爲什麼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答案很簡單啊,懂得還不夠多,真正的懂得除了要讀更多的書,還需要的是去做、去經歷,去躬身入局。

        你懂了只是建立在你自己以爲自己懂了這個層面,事實上並未真正的懂了。真正的懂了,是需要真正的自己經歷,這個表淺的“我聽過我覺得對”這個層面的懂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沒有親自去經歷的事情,不能說我們真的懂了。

          懂的道理是意識層面的活動,而決定我們行爲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潛意識驅動,就好像我們很多人知道自己原生家庭的各種問題,但就是逃離不了它,潛意識的行爲依舊被它驅動,甚至爲自己找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爲。

        “懂”的道理越多的人,通常行動力越差。我們通常會看到那些認知不太高的人,每天樂呵呵呵的,埋頭苦幹啊,然後那些掌握了不少知識的人,開始對這個世界,對這個社會評頭論足,失去信心。

          正所謂知識分子最矯情,其根本就是他們懂得的多,經歷的少,紙上談兵乾的多,躬身入局做的少,行動力尤其差。因爲“懂道理”其實是一件成本很低,且效率極高的事情,說的直白一點,學習是最簡單的事情,但如果學以致用,那比簡單的學習要辛苦得多,浪費精力的多得多。另外一個層面就是:“懂道理”在思維層面上會給我們一個完美,有秩序的想象世界,而任何的行動一旦落到具體的現實,就會讓我們受挫,令自我和自大受損。

          把道理教條化,沒有內化爲自己的自覺行動,沒有知行合一。大家都知道王陽明有句話叫做“知行合一”就這四個字,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哦,但是事實上,我們可能用這一生都真的很難做到知行合一。事實上,道理只是別人的道理,經歷了才屬於自己的認知。如果你不經歷,那麼道理就只是道理,根本不屬於自己認知的一部分。實踐出真知,也只有實踐纔是自己的認知。

          道理大多都是超我層面的,而本能則是本我層面的,本我纔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通常會更多跑出來的“我”,也就是說去經歷和驗證道理,去真正懂的道理,是需要對抗本我的,對抗那個懶惰、虛榮、懦弱的本我。

          很多道理不是真的道理,而是順應人性的“雞湯”,就好像“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本質上,這也是一句雞湯,大家聽了感覺有被共鳴或者是有被安慰到,事實上,我並不認爲這句話正確,因爲你沒有過好這一生的根本恰恰是很多道理你並沒有真的懂。

          其實,我和大家都一樣,很多事情知道是對的,是好的,但是很難去行動,總是會爲自己找很多借口,比如忙,比如不會,不如我不願意,等等。所以纔會有我今天寫的那條朋友圈,好幾年前我就知道冥想的好處,以及我是個適合冥想的體質,具有心想事成的能力,但是我都是遲遲到今年才踏出這一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