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拼多多們描畫,產業互聯網「露相」

文/孟永輝


如果對現在的互聯網行業進行一次總結的話,擁抱實體,擁抱線下,或許是再合適不過了。我們看到的以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爲代表的電商平臺對於上游廠家的深度賦能;我們看到的諸多衍生於互聯網的新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我們看到的諸多新型商業模式的湧現幾乎都是這一現象的直接體現。如果對這樣一種發展趨勢進行一次總結的話,用「產業互聯網」或許是再合適不過了。


以往,談及產業互聯網,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互聯網玩家開始像它們在消費互聯網時代那樣獲取流量,收割流量,從而繼續延續以往的發展模式。的確,從玩家們的探索和實踐來看,的確是朝着這樣一個方向去的。然而,後來的實踐告訴我們,僅僅只是像消費互聯網時代那樣將流量的重心從C端轉移到B端,而沒有找到真正與產業互聯網匹配的商業模式,所謂的產業互聯網,終將會是一個泡影。


當人們對於產業互聯網的認識開始變得深度和全面,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產業互聯網模式的衍生和出現。可以說,現在的產業互聯網,同人們剛剛認識它的時候,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正是在這樣一個時候,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或許纔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軌,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或許纔是真實的產業互聯網的樣子。


透過玩家們的實踐和探索,我們依稀可以看出產業互聯網的有關特徵,我們可以觸摸到產業互聯網的真實脈搏。以此爲開端,我們或許才能找到發展產業互聯網的最佳的方式和方法。以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爲代表的先行者們對於產業互聯網的探索,總是可以給我們一些啓發,以它們爲「鏡子」,我們或許可以透射出產業互聯網最真實的一面。


產業互聯網,是一次對於互聯網的再提升


透過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爲代表的玩家們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互聯網的提升和進化的痕跡。可以說,如果沒有互聯網的再提升和再進化,那麼,產業互聯網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出現的。正是因爲如此,當產業互聯網剛剛萌芽的時候,纔會走了那麼多的彎路。深入分析產業互聯網之所以會走了這麼多彎路的內在原因,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僅僅只是用以往的互聯網來行產業互聯網之實,而沒有找到與產業互聯網相匹配的互聯網新模式和新方法,纔是關鍵原因所在。


縱觀現在的產業互聯網玩家,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它們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它們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平臺和中心,它們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技術,而是有了新的進化和提升。當互聯網玩家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傳統意義上的中心和平臺不再有存在的意義;當互聯網技術不斷衍生出新的技術,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技術開始有了更多新的面孔;當互聯網模式在提升效率方面開始失效,新的模式開始替代它,並且開始成爲主流。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從本質上來看,就是一場對於互聯網的再提升。經過這樣的提升之後,以往我們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所遭遇到的痛點和難題有了新的解決方案;經過這樣的提升之後,互聯網有了新的功能和意義;經過這樣的提升之後,互聯網模式有了新的進化;有了這樣的提升之後,互聯網的發展纔算是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產業互聯網,是一次對於產業的充實和豐富


以往,我們所認識的產業是非此即彼的,非黑即白的。要麼是以互聯網行業爲代表的虛擬經濟體,要麼是以傳統行業爲代表的實體經濟體。當技術並未進化,當模式並未衍生的時候,這樣一種涇渭分明的產業定義方式,這樣一種非黑即白的產業形態,其實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然而,等到新技術開始嬗變,等到新需求開始湧現,我們看到的是,僅僅只是用以往的產業形態來定義和詮釋產業本身,業已失去原有的功能和作用。欲要讓產業的發展可以滿足需求端的需要,它必然需要一次新的充實和豐富,才能重新達到供求兩端的平衡。


透過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度爲代表的玩家們的探索,我們同樣可以看出這樣一種發展趨勢和潮流。以往,它們僅僅只是提供撮合和中介爲代表的虛擬經濟端的工作,並不會參與到產品的生產過程當中;等到供應極大地豐富化,僅僅只是以撮合和中介的方式業已無法獲得效果。用戶端的需求已經從信息的不對稱,轉移到了供求的不對稱,欲要解決這一問題,必然需要改造產業端,才能重新達到供求平衡的狀態。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互聯網玩家們對於產業的擁抱。以往我們所認爲的那樣一種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產業形態,開始被新的,虛實結合的產業形態所取代。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用戶從互聯網玩家們這裏獲得的不再是撮合和中介的服務,而是互聯網玩家們真正參與到生產過程當中,並且依據它們獲取到的用戶需求數據而生產出來的產品。由此,供求兩端的平衡在新的產業形態之下得以實現。


可以說,如果沒有互聯網玩家們對於產業的充實和豐富,特別是達成虛實融合的產業新形態,那麼,縱然是再高效的撮合和對接,都是無法激活用戶的,都是無法讓用戶買賬的。等到產業互聯網真正形成,傳統意義上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都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虛實高度融合的全新的存在。


產業互聯網,是一次對於傳統模式的再建構


無論是在互聯網時代,還是在傳統時代,其實,供求兩端的模式都是沒有發生太多根本性的改變的。在互聯網時代,玩家們僅僅只是通過將原本需要在線下對接的業務搬到線上,實現了供求兩端的對接效率的提升而已。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供求模式依然是自上而下的,依然是自產業端而消費端的。


在這樣一種模式下,欲要實現效率的提升,必然需要不斷地去中間化,不斷地去中心化來達成效率的提升。另外,在這樣一種模式之下,我們還是會造成極大地生產浪費的。原因在於,諸多生產端的生產並不是以真正意義上的用戶和市場爲導向的,而是僅僅只是以生產端的玩家們的臆想和猜測爲導向的。


儘管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獲得一定的發展,但是,缺少了生產端和需求端的良性互動,那麼,縱然是再高效的對接都僅僅只是一種在產品生產出來之後的動作而已,無法在產品生產出來之前就對自身的設計、生產進行優化。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我們看到的是一次對於這樣一種傳統模式的重新建構。


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生產端可以在產品還沒有被生產出來之前便可以預判到用戶的需求,並以此來調整自身的生產策略。同樣地,對於廣大的用戶來講,他們以往僅僅只是被動地接受,僅僅只是被營銷和推廣所驅動,從來都沒有被自身真實的需求所驅動。現在,他們更多地可以通過這樣那樣的參與來展現自身的真實需求,真正讓產業端的生產可以被自身真實的需求所驅動。


很顯然,這樣一種方式可以極大地減少生產端的錯誤率,可以極大地減少生產端的浪費,可以極大減少需求端的痛點和難題。這是一次對於傳統模式的重新建構。經歷過這樣一種建構之後,傳統意義上的以單向的、孤立的爲主導的模式,開始轉變成爲雙向的、協同的模式。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時代。可以說,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將不再看到傳統意義上的生產者和需求者,每一個產業的一份子都是生產者,同樣都是需求者,它們之間的這樣一種重混與協同的狀態,最終實現的是一次對於供求關係的新型平衡,最終實現的是一次對於效率的再度提升。


結語


隨着以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爲代表的玩家們對於產業互聯網探索的逐漸深入,我們看到的是,產業互聯網開始逐漸展現出它最真實的樣子。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以往我們對於產業互聯網的認識多麼地膚淺。以此爲開端,我們對於產業互聯網的探索纔算是真正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以此爲開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纔算是開始真正來到我們面前;以此爲開端,一幅更加波雲詭譎的產業互聯網畫卷纔算是真正徐徐展開。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