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可之旅27】遇到難題退縮是一個什麼人格狀態?

在看小孩做題時候的狀態,就能一窺他的人格狀態。

有的小孩很有趣,看到一道題,都沒仔細看,立馬感覺很難,可能這道題目有難得氣質吧,然後他就不做了,不去思考了,想着找找答案什麼的,或者就乾脆畏縮了、放棄了。

但是,當他仔細一看,一想,發現很簡單,“原來這麼簡單”——會成爲他經常說的話。

這就是說,他在智力層面,他是可以做好的,能完成的。但他一感覺這是難的,就畏縮了,根本不去做它了,那就是人格層面的問題了。

我們說,如果一個人的人格是非常強的,那麼,當他面對他感覺非常困難的挑戰的時候,他是興奮的,他會調動起幾乎同等級別的智力來應對這個挑戰,甚至於,腎上腺素都可能會飆升,會讓人感覺,他是處於一種戰鬥狀態了。

相反,有的人面對一個困難,即便這個困難對他來講是可以輕易解決的,但只要他頭腦裏覺得那是難的,他就怕了、畏縮了甚至於放棄了。

這就是一種人格的狀態,這肯定不是一種理想的社會競爭的人格狀態,我給出一種解釋。

面對困難時需要人格的內在力量調動起來的,如果一個人的內在力量被壓制了,那他面對這種困難情況的時候, 就必然是軟塌塌的。

我之前在寫“重拾內在力量”的時候,就寫道,如果父母的潛意識願望很強有力地投射到了孩子頭腦當中,而孩子有認同了這一投射,那麼這就會像是一扇鐵門一樣,把一個人的內在力量給鎖死了。

而每一次把困難解決,或者說漂亮地解決,就是對這個父母給自己的投射的一種攻擊,如果這個孩子要保持對父母的忠誠,就必然是軟塌塌地什麼都不做,題目是如此,生活中的問題也是如此,他想做,但似乎有股力量在阻止他做。

而要在這一點上獲得釋放,就得讓孩子把父母的投射給返還回去,自己是一個什麼樣子,自己會怎麼處理,全權交由自己來處理,這個時候,安全感、掌控感纔會慢慢發展出來。

當然這也需要父母的配合。

安全感是什麼呢?

舉例來說,如果我的安全感很弱,那麼就導致我不敢嘗試,我的安全感很弱,我只會在一個有限的圈裏面。

這就很像我們在《西遊記》裏面看到的,孫悟空給唐僧畫的圈,在這個小圈圈裏面是安全的,然後走出這個小圈圈,到處都是妖魔鬼怪。

那麼在這個小圈圈裏面我很安全,我當然就不出去啊。孩子如果安全感不足了,他就很難去跨出自己的這個圈子,去嘗試外面的世界,那麼當他從沒遇到的困難、挑戰來臨的時候,這對他來講,就是一個充滿了妖魔鬼怪的危險情境了,於是就蔫掉了。

掌控感是什麼呢?

舉例說,如果一個孩子對於未來、對於世界、對於自己認知方面是失去掌控的,他從小到大都是被爸爸媽媽要求着、安排着做的,父母很擔心他做不好,很希望他做得最好,所以父母一直做參考,一直做參謀。

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一直是牽着孩子的手走,你幫他安排、你督促他、你催促他、你爲他着急、你爲他訂正錯題、你督促他做這做那。

那不好意思,這個孩子的掌控感是沒有的。

結果你可以想象,如果你不介入,你不在了,他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候,他就像是唐僧一下失去了那三個本事很大的徒弟,搞不好不一會兒就被妖怪給吃了。

所以,沒有掌控感意味着他處處要找爸媽來解決問題,而一旦他面對的是他爸媽都解決不了或者不好介入的難題時,他怎麼辦?沒辦法只能退縮。

結果就是,他沒辦法,爸媽也沒辦法。

破除掉父母的投射,發展安全感和掌控感,才能最終走上由理想引領的生活,也就是走上真正自己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