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知多少?


中學時歷史課就有一首朝代歌,雖然背的滾瓜爛熟,但卻對其中的幾個階段不甚瞭解。其中春秋戰國就是一個特別明顯的例子。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 當時對春秋和戰國特別不理解,特別是“春秋”,怎麼會有這麼個朝代呢?春秋指的到底是啥呢?整個中學階段甚至到了大學也沒有學明白這個“春秋”爲啥叫春秋。

後來離開了學校也就再也沒有接觸歷史學的機會了,從此便留此疑惑在心中。隨着年齡的增長,雖然疑惑仍在,但也越發不好意思請教別人了,於是這個疑惑始終保留,從此未解開。

所幸的是如今喜歡上閱讀,而且對歷史有了一點興趣,在前段時間閱讀了《戰國何以稱雄》後,對戰國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瞭解,同時越發對“春秋”之疑惑的興趣大增。如今終於借閱《春秋-文明的歷程》來解開我心中幾十年的疑惑吧。

原來春秋時代是因魯國史書《春秋》而得名。因爲當時魯國史官記錄魯國及各國發生的大事時,是按照年、季、月、日記錄的。由於一年四季中又以春秋二季最爲重要,故以“春秋”代表一年。而當時也不止一國的史記以“春秋”命名,其他各國也在“春秋”命名,如:《墨子・明鬼下》說:“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齊之《春秋》”等等,可見“春秋”是當時各國史記的通名,可是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魯國的《春秋》。

魯國的《春秋》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間的大事。由於所記大事基本上與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特定發展時期相當,歷史學家就把《春秋》該書名作爲該特定歷史時期的名稱——春秋時期。

那春秋時期的歷史有多長呢?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命題,但大都採用了《春秋》中的起點,也就是公元前722年,但對於春秋時期的終點就有諸多版本了。

有人依據《春秋》來劃分,從公元前722年敘述到公元前481年孔子絕筆;有人依據《左傳》劃限,由公元前722年敘述至公元前473年越滅吳;有人則依據《左傳》續文劃限,由公元前722年敘述到公元前453年韓、越、魏三家滅智氏。

20世紀50年代以後我們中學課本上大多采用的是郭沫若的觀點,也就是將春秋歷史的上限定在公元前770年,下限則定在公元前476年。

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史學界對此又提出了異議,認爲公元前453年韓、魏、趙三家滅智氏,秦、楚、齊、韓、趙、燕、魏七國並存局面的形成作爲戰國時代的開始。同時,三家滅智之年也是《左傳》記事的下限,以這一年作爲分界線也與中國古代史學家們自學以歷史事件作爲劃分時代的標準相吻合。

史學家們認爲以公元前453年作爲分界線比較合理,而這一分期方法,也因其本身的合理性、科學性而成功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史學界因採用傳統分期方法所引起的自相矛盾,從而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的正確性。

所以,現代史學家們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3年作爲春秋時期的起止年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