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水潭的由來

積水潭在如今的北京二環內的西北隅,已經成爲一處景點供遊人觀賞。但你可知道積水潭的由來嗎?

說起積水潭來那可不得了,單就從它的名字來講就很了不起。積水潭的本意原是將所有的水源集中在一起形成的湖。當年,這裏是一個巨大的港口,在這裏奢侈品和糧食交易非常活躍。

這不得不從蒙古帝國說起。蒙古人憑藉強大的騎兵,統一了亞歐大陸,建立起大帝國。蒙古第五代大汗忽必烈與第二代大汗窩闊臺的孫子海都進行了一場爭權奪利,史稱海都之亂。

1279年,忽必烈滅了南宋,將整個中國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忽必烈從海都之亂中總結經驗考驗,不得不開始加強對中國地區的統治,以穩固後方。爲此,忽必烈政權的重心開始南移,定都於大都(即今天的北京)。

忽必烈在歐亞大陸將“草原之路”和“海洋之路”連接在一起,並以伊兒汗國的大不里士(今伊朗)和元朝的大都(今北京)爲中心,構築了亞洲的環開交通貿易網。


當時,大都是一座大城市,鼎盛時期人口達到100萬。忽必烈火花費了25年時間建設大都,把大都定位爲世界的中心,大都成爲整個帝國的大道路網的起點,把亞歐大陸的其他部分和中國連在一起。

幹線道路上,修建了設施完善的驛站,由兵部管轄,僅在中國就修建了1400個驛站。這樣就實現了道路網的互通互聯。同時,在海上也建立了連接印度洋和中國南海的季風航路經臺灣海峽延伸到東海、黃海、渤海。

在國內,爲了養活大都龐大的人口,必須從江南的魚米之鄉等地運來大量大米。另外,還要從印度洋、東南亞運來香料、香木等物。這條航線和運輸糧食的航線在大都生命,重合點就在大都中心位置的積水潭。

這些物產和大米一起通過東海、黃海、渤海的航線運到直沽(天津),再沿着白河逆流而上抵達通州,從通州再順着大運河通惠河來到積水潭。通惠河上第隔5.5公里建一個水閘,共建有14個水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