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梁實秋《我把活着歡喜過了》之時間的針腳
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我不打麻將,我不經常聽戲看電影,幾年中難得一次,我不長時間看電視,經常只看半個小時,我也不串門子閒聊天。
有人問我:“那麼你大部分時間都做了些什麼呢?”我痛自反省,我發現除了職務上的必須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我應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稀裏糊塗地混過去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比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於課餘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爲活得相當長久,十分驚險,翻譯完成之後,雖然仍有工作計劃,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即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然而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