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話)窮人與富人的道德

不討論正不正確的問題,只討論存在。比如我說現代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你說婚姻不該是愛情的墳墓,你我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首先要承認一個基本邏輯事實,道德並不利於窮人生存,甚至會讓窮人違背基因的自私本性。窮人每天都要面臨競爭與淘汰,顯然不能借助道德勝出。

社會經驗來說,窮人是生活在規則內的乖小孩,而規則內的資源是有限的,這樣就讓不守規則的窮人獲得不遵守規則的天然回報價值。於是窮人快活的程度,往往與道德水平成反比。我親眼見證很多婚前生活糜爛的人娶到好姑娘,而靠譜的男人往往只能找個敗家賤人。

久而久之,大家都變成渴望變成壞小孩的假乖小孩了。你我達成一種潛意的共識,道德不是來夸人的,就跟“你是個好人”一樣蒼白無力。

而道德卻會豐富富人存在的合理性。他們的道德行爲幾乎不會付出任何代價,反而會因爲人類文明的意識形態獲得讚譽,而讚譽又會包裝他們的斂財之道。爲什麼說斂財,而不是辛苦錢,因爲勤勞致富是個鮮有的社會現象。

這只是兩者最初始的道德,現在開始根據我主觀的邏輯來推測兩者後代的道德。

如果一個窮小子的父輩是個道德水平頗高的人,那麼他將在一整個青春年華里飽受折磨,直到忍無可忍,迸發出一種快刀斬亂麻似的叛逆。如果多年後類似你我的人還存在着,那顯然已經擺脫道德的束縛,我們沒有將某種行爲達到真善美的慾望,只有遵守規則的底線,光在底線邊緣生存下去就已經心力交瘁了。

爲什麼長大是件不愉快的事呢,就是爲了生存,爲了適應,不得不拋棄那些原本美好的東西。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現在的小孩長得越來越快了。他們能更快地分析出利與弊,在前輩完整的人生經驗中,能精準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他們從明事理起,就不再嘗試改變四周,而是直接尋到一個安全的角落,敢跳出來搏命的人會被調侃幼稚或愚蠢。

如果規則不變,窮人必然會變成規則的形狀,人類唯一比肩神明的地方在於,別的動物都是被上帝淘汰選擇,我們被自己淘汰選擇。

於是我們的後代沒有絲毫道德的光輝了,但道德從未遠去。它安穩地降臨在富人的後代身上,人類意識形態依然將道德視爲最高的精神財富,這是他們的話語權。

與他們的父輩相比,不用經歷骯髒的原始積累,他們的人生沒有污點,在追求精神超然的道路上悠然自得。在意識形態的效應下,財富與道德的關係被因果倒置,他們成了順理成章的人。更可怕的是,窮人也會這麼認爲。

對,我們也會這麼認爲,因爲我們再也找不到那些黑心富豪了,他們的後代已經成功洗白。洗得很徹底,連心靈上也變得純淨了。

於是他們在我們的眼裏會有宗教般的神聖感,在有幸和他們同行時,屆時我們理應感到自卑。

但唯有一點,跟往日的道德不同,他們的道德什麼都很完美,卻恰恰避開再次分配這一痛點。人類的平權將會發生變化,權利被特色化的道德捆綁。那時的窮人沒有道德,但看起來是因爲窮人的卑劣而被自身主動放棄的,所以窮人會心甘情願地服從。

爲什麼近些年影視作品很少有窮人作爲主角的,或者說窮人作爲角色一般都是勢利、陰暗、自私的。許多人說這是資本的影響,其實還有個更可怕的可能,會不會事實真如那些編劇寫的那樣。

我小時候記得許多家境不太好的老人,不少都很和善。現在很少了,往往越悽慘的老人,他越壞,然後讓我以爲,他落得這個下場是他活該。不止是我,千千萬萬個你也一樣,你很難去想正因爲他這麼窮,纔不得不這麼壞。

我突然想到對窮人一個最惡毒的剝削,那就是他們罪該如此,誰讓我們沒有道德呢。

也許唯一能做得事,就是哪怕再惡的窮人,我們在審判後也要抱着一種憐憫,那是在另一環境中無可救藥的自己。而再真善美的富人,我們也要明白,這是他們的本分。

這世上有很多種矛盾,唯一的根源是階級矛盾,凡是用其它矛盾來轉移這一矛盾的人,其心可誅。而信者大愚弱智。

插句題外話,有人在我某篇文裏評論說看不懂,唉,我也想啊,真要看得很懂,那還發得出來麼。不過也是奇怪,我歷來都儘量地直白,還被留言說看不懂,遇到真的那些所謂的意識流情緒流之類的垃圾,你們也要敢說看不懂啊,盡留一些高深啊、妙啊之類的,惡不噁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