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餐廳喫飯遇見了這樣一幕:
一對夫妻帶着不大的孩子坐在鄰桌,孩子正在小口小口地邊玩邊喫,而父母已經喫完在旁邊不時地催促着,但效果不大。
終於媽媽忍無可忍說:“我數到三,再不喫完就不帶你出去玩了!”
此話一出立竿見影,孩子大口大口地往嘴裏扒飯終是趕在媽媽數完前喫光。
相信這個場景各位都不陌生,孩子磨蹭不聽話,家長只要板起臉來數到三,孩子就會像裝了馬達一樣迅速行動,於是很多家長都拿“數到三”當作對付孩子的殺手鐗,殊不知這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立竿見影“?都是假象!
家長只要開始說“數到三“,孩子就會立刻行動,這樣家長就誤以爲這個方法簡單有效。
其實孩子並不理解他爲什麼要這麼做,他立刻行動的原因只是害怕“懲罰“!
就像上面的場景“我數到三,再不喫完就不帶你出去玩了!”,這就是懲罰,仔細回憶一下你在和孩子說“數到三“時是不是也說過類似的話?
立刻行動並不是因爲孩子想要去做,只是怕你而已!長此以往孩子只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數到三“比吼叫傷害更大
相信各位都知道吼孩子的害處,而“數到三“看似平靜其實比吼孩子的傷害更大。
消耗孩子的安全感,造就不良的親子關係
孩子之所以聽話是源於對“懲罰“的懼怕,而懼怕的源頭就是說出”數到三“的父母。
父母本應是給予孩子最大安全感的人,長此以往的“懼怕“則會消耗孩子的安全感。
而孩子將負面情緒積壓在心中無處發泄便會越來越焦慮、暴躁,從而使親子關係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剝奪孩子的選擇權,阻礙孩子發展
家長“數到三”的目的是讓孩子服從,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並不理解這樣做的意義也沒有表達想法的機會。
父母的強權威壓讓孩子缺失了思考問題的過程,也讓孩子變得不敢去思考,這並不利於孩子學會獨立思考,養成獨立人格。
磨蹭、不聽話?解決方法很簡單!
造成孩子磨蹭、不聽話的根本原因有兩點:沒有時間概念和不理解爲什麼要做。那麼我們就可以從這兩點入手逐個擊破。
“數到三”變遊戲,讓孩子瞭解時間的長度
“數到三”並非完全不可取,讓它變成一個有趣的遊戲就可以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完成目標。
同樣是喫飯磨蹭的場景我們可以這樣做:
“寶貝,飯不多了我相信你很快就可以喫完。我們來玩個遊戲,我閉上眼睛數到十你肯定能喫完對不對?”
這時候孩子可能不太自信說:“數到二十!”
“好的,那我閉上眼睛開始數啦,1、2、3……”慢慢數。
孩子趕緊喫,然後開心地說“我喫完了!”
“我還沒數到二十你就喫完了,寶貝你真棒!”
給予孩子肯定和孩子協商遊戲規則,讓“數到三”變成兩個人都認可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逐漸瞭解時間的長度,隨着孩子逐漸長大可以引入沙漏和計時器讓孩子更直觀的感受時間的流逝。
平等地溝通,引導孩子理解與選擇
孩子搭積木正玩得開心,媽媽一看錶到睡覺時間了,就急忙催促孩子:“該睡覺了,快把玩具收起來!”孩子驟然被打斷開始發脾氣,於是媽媽覺得孩子不聽話開始上殺手鐗:“我數到三,快收!”孩子委屈難過含淚開始收玩具。
相信每個家庭都有類似的經歷,孩子的不聽話其實都是表象,本質還是不理解爲什麼玩的正開心卻要中斷,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與孩子共情,引導孩子找到解決辦法。
在《正面管教》中作者提出“贏得合作”的4個步驟:
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運用這4個步驟我們可以這樣做:
“寶貝,開始收拾玩具吧,到睡覺時間了。”
孩子開始發脾氣:“我還想玩!”
“你正玩得開心被打斷,你感到生氣了是嗎?”(表達理解)
這時候孩子會氣嘟嘟地看着你。
“媽媽在認真做事情的時候被別人打斷也會感到不開心。“(用自己的經歷表達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孩子開始說出自己的想法:“我的樓房還沒搭完呢!“
“這個樓房搭完肯定特別漂亮,可是現在已經到睡覺時間了,你看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讓我搭完這個窗戶,剩下的我明天再搭!“
這4個步驟不一定全部都用,但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理解與信任,將選擇的權力交給孩子。
寫在最後
“數到三“雖然立竿見影,但是用懲罰的方式逼迫孩子本質與吼叫無異,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也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易怒。
用溫和的方式給予孩子肯定與理解,引導他做出正確的選擇是一個見效緩慢且考驗父母耐心的過程,但長此以往孩子的心性卻會更平和也會更有自信。
如果你下次還想說“數到三“不妨在脫口而出前在心中默唸3個數,讓自己的情緒緩和下來再與孩子交流,讓”數到三“成爲與孩子溝通的良好開端。
作者簡介
欣然,一個女孩的媽媽,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雙語教育繪本指導師,在育兒的路上不斷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