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鑑賞
這又是一首熟悉的詩歌,原本我以爲它寫的是衆人之哀,細讀資料才發現是杜牧的切己之悲。清明,在古代是一個及其重要的節日,據說唐代的時代要放上個三五日的假期,可見人們對其重視。清明或踏青出遊,或上墳祭祖,總之都是家人友人齊聚會的日子。首聯清明+時節二字就是在強調這個節日的意義,恰逢雨紛紛,是寫雨絲的細密,連綿不斷,就好像人的情思。詩人此時在幹什麼呢?在趕路,而且是獨自趕路,所以欲斷魂。假如此時詩人與家人一路,自然就不會這樣的感受,雨紛紛加重了他內心的愁苦。又冷又愁的詩人,自然想要尋一處庇護之所,到酒家既溫暖又可借酒澆愁,自然是絕佳之處。可是,有這樣的地方嗎?即使有,也只能解決現實中的寒冷,也溫暖不了心中的孤寂吧?所以,其實沒有這樣的地方,從遙字可以看出,杏花村可望而不可即啊。這首詩清爽簡單,所以後人多有對其刪改,打算從此來帶學生挖掘深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