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高僧放生詩略解

  戒殺放生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佛教信徒培養慈悲心的根本途徑之一。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歷代有很多高僧大德都積極勸導世人戒殺放生,他們創作了大量關於戒殺放生的詩歌。這些詩歌分別從不同方面勸人戒殺放生、茹素護生、救拔異類,以此來培養慈悲心,護惜物命。

  一、慧道人《戒殺歌》

  慧道人是唐代著名高僧,他所創作的《戒殺歌》在佛門中廣爲流傳,是勸人戒殺放生的著名詩歌。詩云:

  世人生兒如掌珍,心心常恐兒難育,

  不幸少時疾病亡,聲聲哭出親兒肉。

  畜牲亦有母子情,犬多護兒牛舐犢,

  雞爲守雛身不離,鱔因愛子身常鞠。

  物殺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兒不怨毒。

  世人夫婦願齊眉,綢繆無限情交篤,

  有時恩愛不到頭,最苦形單與影獨。

  鳥有雌雄迭相呼,獸分牝牡羣相逐,

  雙魚比目必同遊,孤雁離羣苦獨宿。

  人貪滋味美喉嚨,何苦折開他眷屬。

  畜生苦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

  試把他身比自身,何待閻君判直曲。

  歷代高僧放生詩略解慧道人在《戒殺歌》中,以人類愛護子女的心態作比,告訴人們:人類與牲畜一樣,都具有着同樣的母子情分——狗的天性就知道愛護幼犬,牛有舐犢深情,而母雞爲了護衛幼雛捨不得離開半步,黃鱔被投入鍋中時爲了保護腹中的魚卵而將身體高高地躬起。慧道人以此種種勸告人類應當換位思考:當動物傷害我們的子女時,我們恨得咬牙切齒,可是,當我們來殺害動物的子女時,爲什麼就不想到它們的怨恨呢?其實,動物們的愛子之心絲毫不亞於人類。

  慧道人還以人類的夫妻之情作比。當情深意切的夫妻中有一人突然早逝,在世的那個配偶就會感到形單影隻,孤苦無依。在對人類的眷屬深情作論述之後,慧道人又告訴我們說,鳥獸具有同人類一樣的配偶情分,當鳥獸的伴侶一旦中途而亡之後,另一隻就會倍感孤獨。有的鳥獸甚至還會爲自己伴侶的逝去而絕食殉情。慧道人勸告人類應當以夫妻自身不願分離之情來推己及人,要想到鳥獸也不願伴侶被殺,令自己形影相弔。相信我們看過這首詩歌之後,一定會深有感觸,從而不會爲了口腹之需而殘殺生靈。其實,在人情日益淡漠的今天,我們中有些人對待感情還不如禽獸忠貞呢,當他們面對令人動容的禽獸深情時,真的應當反思和愧疚啊,哪裏還能再殘害生靈呢?

  二、佛印禪師《放生詩》

  佛印禪師是宋代著名高僧,因與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有很多充滿禪機的問對而經常被人提及。佛印禪師不僅是禪宗高僧,而且也是推崇戒殺放生的著名詩僧。他的《放生詩》雲:

  貪他一臠臠還他,

  古今留言終不僞。

  戒殺唸佛兼放生,

  決到西方上品會。

  佛印禪師在這首詩歌中,從六道輪迴的角度告訴人們,人與牲畜之間會有輪迴報應的,我們與衆生之間有可能是多生多劫的六親眷屬。今生你殺了牲畜就有可能宰殺的是自己多生多劫的親眷,不僅如此,當你殺食牲畜時,就會令牲畜生出嗔恨之心,當你因造作殺業投胎爲畜生時,就會遭到你冤家的宰殺。由此會引起永無止境的冤冤相報。佛印禪師認爲,我們現在因爲貪圖一點肉食的口福而宰殺生靈,將來還要以己身償還,佛所說的這個道理確實真實不虛。佛印禪師告訴我們,在平常生活中,如果能夠按照佛陀的教導,做到戒殺放生,再兼顧念佛,將來決定能夠順利往生西方,永遠不會再受輪迴之苦。

  三、慈受禪師《勸食素》

  慈受懷深禪師(1077—1132)是宋代雲門宗高僧,俗姓夏,字慈受,世稱慈受禪師。壽春府(今安徽)六安人。禪師出生之時祥光現舍,文殊堅禪師遙見,懷疑爲失火。第二天早上,才得知是慈受禪師降生。堅禪師於是親往探視。慈受見堅禪師即笑而不捨。慈受十四歲剃髮出家,後參訪淨照禪師於嘉禾(浙江嘉興)資聖寺。慈受禪師後來奉敕移居洛陽慧林寺。靖康之亂起,慈受禪師二度請辭,退居洞庭包山,直至終老。慈受禪師不僅是禪宗高僧,也是宋代最有名的詩僧。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具有人生哲理和佛教內涵的詩歌作品。其中,反映戒殺放生思想是他詩歌作品的重要內容之一。他的《勸食素》即是其一。詩云:

  喫肉何如咬菜根,

  且圖身口戒香薰。

  莫言死後無因果,

  八兩須還他半斤。

  慈受禪師的這首詩歌勸告世人不能只爲貪圖肉食之美而食肉。因爲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食肉還不如喫素菜對人的健康更有好處。作爲佛教信徒,我們更應當從戒律的角度來奉行戒殺素食的佛家傳統,切莫因爲口腹之需,食用衆生之肉,否則,將來會遭受因果報應,就得以己身之肉還衆生。

  四、願雲禪師《戒殺放生詩》

  願雲禪師是宋代高僧,他的《戒殺放生》詩是佛門中最爲流行的詩歌,千百年來一直爲佛門弟子傳誦不衰。詩云:

  千百年來碗裏羹,怨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願雲禪師認爲,我們爲了貪圖肉食之味宰殺牲畜,在每一碗肉食之羹中都滿含着被宰殺衆生的怨恨。如果將來食肉之人因爲殺業而往生到畜生道中時,就會遭到同樣被宰殺的命運。爲了警示世人不再食用衆生之肉,不繼續造作殺業,願雲禪師告訴我們應當多聽一聽屠夫門中牲畜慘烈的叫聲,同情牲畜的痛苦,從而放棄殺業,就可以避免世上很多刀兵之劫,遠離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了。

  五、真歇禪師《持齋戒殺詩》

  真歇禪師是元代高僧,禪師經常勸人持誦淨土唸佛法門。在他的倡導下,跟從他從事唸佛法門的弟子日漸增多,在當時形成了很大的影響。正是在真歇禪師的積極弘揚和推崇下,淨土法門成爲元代信衆最多的法門。真歇禪師不僅推崇淨土法門,而且他還是戒殺放生思想的倡導和實踐者。他曾寫有一首《持齋戒殺詩》,詩歌勸人在生日到來之際,不要宰殺物命,而應當喫齋唸佛,戒殺放生,只有這樣纔是慶祝生日的最好方法。切不可因爲慶賀生日而宰殺牲畜招待賓朋,否則就會因爲造作殺業招致多病和短命的果報。詩云:

  人之生日到來,應當持齋戒殺,

  或是買命放生,或是誦經唸佛。

  修橋砌路煮茶,隨意奉行善事,

  報答生身父母,乳哺三年大德。

  真歇禪師告訴我們,生日最好的慶賀方式是買來生靈放生,因此功德將來可以得到健康長壽之果報。除了買物放生,誦經唸佛,精進修行也可以消除業障,增長一個人的福慧。此外,經常做一些修橋補路,破柴煮茶等方便路人的善行,或者隨緣奉行各種有益大衆的善事,不僅可以報答多生多劫的父母,還可以培養自己的慈悲之心,大善之行。

  六、憨山大師《放生詩》

  憨山大師是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大師是禪門高僧,曾修建多所寺院安僧度衆,晚年常住曹溪南華寺弘揚禪宗法門,跟從受學的弟子不可勝數。禪師圓寂之後肉身不壞,至今其肉身塑像還供奉在南華寺六祖殿供廣大信徒瞻仰禮拜。憨山大師不僅是一代禪師,而且也是一代詩僧,他所創作的詩詞文等佛教題材作品,都收集在《憨山大師夢遊集》中。在憨山大師的詩歌作品中,有一首《放生詩》雲:

  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

  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

  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

  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

  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

  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

  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

  放生與殺生,果報明如鏡,

  放生又唸佛,萬修萬人證。

  憨山大師在這首詩歌中,從人類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這一思想出發,指出一切生靈都和人類一樣珍愛自己的生命,希望自己平安幸福,健康長壽。然後,大師勸人要多行放生之事爲自己積功累德。大師分別從不同方面講述了放生對人的益處。如大師認爲放生符合天心;放生是佛陀所制定的基本戒條,也是佛弟子必須奉行的善行;放生可以消除罪障,免除三災及九種橫死的苦報;放生還可以使人壽命延長,官運亨通,子孫興旺,家門永安。放生不僅是觀音菩薩的慈悲之心,也是普賢菩薩的大願之行。憨山大師告訴我們,放生與殺生會有不同的善惡果報,大家對此應當心知肚明。放生唸佛,萬人修萬人證,如果我們都能夠做到,相信一定會以此功德往生西方淨土。

  七、蓮池大師《放生長處》

  蓮池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淨土宗的一代祖師。他生平倡導淨土唸佛法門,一時門風大盛,十方學徒慕名雲集而至。蓮池大師對推動淨土法門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與憨山大師一樣,蓮池大師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僧,他的詩詞作品及法語都收錄在《蓮池大師全集》中。蓮池大師曾作有一首《放生長處》的詩偈。詩偈雲:

  上順佛法,下度衆生。消弭殺劫,減免災厲。

  愈病延壽,逢凶化吉。解冤釋結,廣結善緣。

  善神擁護,惡鬼闊別。夜夢安穩,心生法喜。

  深植善根,厚培福德。不墮三途,當生極樂。

  在這首詩偈中,蓮池大師分別從不同方面向我們講述了放生的長處。大師認爲,從佛教教規及因果輪迴的角度來看,放生的行爲對上能夠順從佛法,對下能夠度化衆生;放生不僅可以消除殺業,還可以減少個人的災障;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放生可以祛病延年,還能夠使人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放生既可以化解衆生之間的怨恨,還能夠與人廣結善緣。因爲放生的功德,我們不僅能夠得到善神的擁護,遠離惡鬼,而且還能夠睡夢安穩自在,心中經常法喜充滿。大師認爲,放生能爲自己種下善根,還能夠爲自己培植福德因緣。由於我們的放生之舉,我們不僅不會墮落三途中受苦,而且還能夠在臨命終之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國土。

  八、壽光禪師《衛生集》

  清代高僧壽光禪師也是積極推崇放生的高僧之一。他作有一首《衛生集》詩,詩云:

  放生贖命事雖庸,無限陰功在此中。

  一歲積成千種福,十年培養萬重功。

  已赴網羅遭困厄,將投湯火近驚衝。

  臨刑遇赦恩無量,彼壽隆兮爾壽隆。

  壽光禪師認爲,放生是爲了挽救衆生的生命,這種事情看起來平庸無奇,但是放生的功德卻是不可估量的,當你放生的時候,你就會爲自己積累不可限量的福德因緣。這種福報在短時間內你可能看不到,但當你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災厄之時,你就會感受到由於自己放生所產生的意想不到的感應。由於你長期堅持放生,當你遭遇困厄災難,或者掉進沸水,或者被火所燒,都能夠災難消除,化險爲夷。因爲你的放生,當你遭受牢獄之災,即將綁赴刑場被殺,也能夠在關鍵時刻被赦免,並能因此得到長壽無量的果報。

  九、弘一大師《放生詩》

  弘一大師是現代著名律宗高僧,南山律的弘揚者。他本是多才多藝的畫家,音樂家、詩人、篆刻家。就是這位風流倜儻的才子,卻出人意外的在39歲時辭去浙江一師的教席到杭州虎跑寺出家了。令人想不到的是,出家之後的弘一大師放棄了世間一切詩文、音樂等愛好,專門修持南山律。他持戒的精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他不僅主張戒殺放生,而且自己還身體力行。他出家之後,抄寫經文成了他修行生活中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一次,他在抄寫《楞嚴經》時,在寫到了刀、殺等字的時候,他感到心裏很難過,便再也寫不下去了。弘一大師還作有兩首《放生詩》,第一首詩云:

  人在牢獄,終日愁欷。

  鳥在樊籠,終日悲啼。

  聆止哀音,悽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飛?

  弘一大師這首放生詩歌,表達了弘一大師對籠中鳥的無限悲憫之情。大師以人類作比指出,人在遭受牢獄之災時,會感到十分痛苦,盼望着早日刑滿釋放。其實,鳥類也是一樣,關在籠中的鳥不能振翅高飛,不能任性逍遙。鳥被關在籠中很不自由,所以會經常發出哀鳴之聲,希望獲得自由之身。當我們聽到鳥類的哀鳴之聲,能不爲它們感到傷心難過嗎?既然如此,何不將之放歸大自然,讓他們自由自在翱翔在藍天上。

  第二首詩歌雲:

  是亦衆生,與我體同。

  應起悲心,憐彼昏蒙。

  普勸世人,放生戒殺。

  不食其肉,乃謂愛物。

  弘一大師的這首詩歌旨在勸人戒殺放生。大師認爲,從六道輪迴的觀點來看,鳥獸是與人類同體的。從因果的角度來說,鳥獸是因爲過去世的惡業所感才墮落爲異類的,因此我們對鳥獸要生起大悲情之心,要憐憫並設法救拔這些鳥獸的痛苦。大師在這裏勸告世人,應當戒殺放生,切不可食用衆生之肉。如果食肉,就會造作惡業,將來或早或遲一定會受到苦報。只有實行素食,不食用那些生靈之肉,並能夠施行戒殺放生,才稱得上真正的愛惜物命。同時,自己也能夠因爲這樣的行爲而獲得好的果報。

  綜上所述,歷代有很多高僧大德不僅自己戒殺放生,而且還在詩文中勸告世人免造殺業、戒殺放生。這些高僧有的從悲憫衆生的角度勸人放生,有的從因果報應的角度勸人放生食素,有的從放生功德的層面勸人積極放生,惜物護命。通過對這些放生詩的解讀,我們不僅會對衆生產生悲憫愛護之心,也能夠在衆生遇到急難之時,盡己所能地救拔它們出離苦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