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ChatGPT的高效喫瓜方式的探索和研究。

你好呀,我是歪歪。

最近掌握了一個新的喫瓜方式,我覺得還行,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事情說來就話長了,還得從最近的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也就是從超導材料說起。

8 月 1 日的時候 B 站這個視頻引爆網絡:

隨後“常溫常壓下的超導材料”直接霸佔了各個新聞媒體的頭條,引爆了話題,點燃了股市。

當時我雖然不懂“超導材料”,但是我懂流量啊。

所以當天晚上我硬是蹭了一波,花了半小時,寫了這篇文章《牛逼,室溫超導材料!》

蹭到了 6k 多閱讀,是我平時技術文章的三倍。

而我平時寫一篇技術文章是按照一週的時間來準備的。

你算算這個投入產出比,你就懂爲什麼“蹭流量”且蹭成功的感覺是多麼的爽了。

有一說一,寫那篇文章的時候,我都沒帶腦子的,各種信息往裏面塞就完事了。

寫的時候,我在不斷的刷 B 站視頻下的評論,試圖提煉出一些有用的消息。

但是評論太多了,上萬條,而我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約定並提煉消息。

所以,有一個念頭在我腦海裏面一閃而過:我完全可以把評論扒下來,然後餵給 ChatGPT,讓它來幫我提煉一波,不就行了嗎?

但是這個念頭真的就是一閃而過,因爲如果我按照這一套下來,當天晚上肯定寫不完,畢竟爲了“蹭熱度”熬夜,就有點不值當了。

現在熱點過去了,隨着最近各種官方的實驗結論公佈,第四次工業革命“超溫超壓超導時代”已經結束了。

但是那個一閃而過的念頭這兩天又冒出了。

怎麼辦呢?

既然它在腦海裏面這麼調皮,那就辦了它吧。

找接口

既然要把評論扒下來,肯定是要找對應接口的嘛。

憑藉我多年的衝浪經驗,通過不斷下拉評論區觸發“正在加載”接口:

啪的一下,很快啊,我就找到了這樣的接口:

然而很奇怪的是,這個接口,不管我拉多少次,它的入參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每次請求返回的內容,也就是這個部分確實又是不一樣的:

按理來說,這種一般都會採取偏移量分頁的方式和後端交互,即每次請求的時候把當前請求獲取到的最大的 ID 返回給後端,讓後端從這個 ID 開始進行 limit 查詢。

在 B 站的接口裏面,我沒有看到這樣的相關信息,我能看到的是每次請求都一模一樣。

反正就是很納悶,左思右想沒搞明白怎麼回事。

於是我在網上搜素了一番,沒有找到原因,但是找到了“過來人”之前使用過的另外一個接口:

https://api.bilibili.com/x/v2/reply/main?jsonp=jsonp&type=1&oid=" + videoId + "&mode=3&plat=1&next=" + i

其中 oid 是視頻的 oldId,next 代表翻頁。

關於爲什麼有一個 oid ,作爲 B 站的老用戶,我必須得多嗶嗶幾句,顯擺一下。

B 站早期的視頻編號是av+數字,後來才改爲了現在的bv+字母數字的組合。

但是這兩個地址,其實指向的是同一個視頻:

這可是老用戶才知道的小祕密。

那麼我是怎麼拿到這個視頻的 oid 呢?

很簡單嘛,前面已經出現過了:

所以,當我對這個鏈接發起請求的時候,就能拿到對應視頻下的評論:

https://api.bilibili.com/x/v2/reply/main?jsonp=jsonp&type=1&oid=956733745&mode=3&plat=1&next=1

通過一個 for 循環,不斷的變化 next 進行翻頁,就能拿到這個視頻下的評論。

寫代碼

接口搞定了,接下來就是寫代碼了。

什麼,你不會以爲我會直接把代碼給你吧?

你這想法可真刑啊,代碼寫的越來越有判頭了。

我只是給你推薦一個你可能會用到的小工具,用起來還是比較巴適的。

前面通過接口返回的數據,我們知道這個接口返回的是 json 數據。

當然,我們可以直接操作 json,但是一般來說我更習慣把 json 轉對象。

然而,這個 json 字符串一層又一層的,格式化之後能有 2w 多行,處理起來特別麻煩:

巧了,我剛好知道一個網站幹這個事情特別的厲害。

https://www.bejson.com/json2javapojo/new/

我直接把整個 json 串扔進去,它就幫我生成了對應的 Java 類實體對象。

好傢伙,55 個對象,這代碼提交量蹭蹭上漲啊。

反正我只是用了我需要的三個類:Replies、Member、Content。

把 Json 轉化爲對象之後,就看你自己關注的是什麼信息了。

比如我就關注這幾個信息,在代碼編寫完成之後,發起調用,在控制檯就能輸出這些信息:

System.out.println("用戶名稱:" + repliesObj.getMember().getUname() + ",回覆內容:" + repliesObj.getContent().getMessage() + ",點贊數:" + repliesObj.getLike() + ",評論數:" + repliesObj.getRcount() + ",評論時間:" + new Date(Long.parseLong(repliesObj.getCtime() + "000")));

但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點,數據不知道怎麼的,就跑到了我的數據庫裏面。

反正就特別神奇吧,甚至還按照點贊數給我排好了序。

有了數據,接下來的事情,我們爲什麼不問問神奇的 ChatGPT 呢?

開始你的表演

當我興致勃勃的按照點贊數排序,把前 100 的評論都餵給 ChatGPT 之後:

它說,我的話太多了,拒絕回答我的問題:

這玩意你就想難住歪師傅?天真。

於是,我先餵給了它這段話:

然後,分了四段餵給它了評論,並讓它開始給我分析:

一眼望去,感覺還行,至少是結合了材料在進行回答,沒有胡言亂語,試圖糊弄歪師傅。

於是,我又讓它站在“超導專家”的角度對這些評論進行了分析,回覆的內容也還說的過去:

它的最後一段話,甚至還真的和這次事件挺吻合:

總體來說,作爲超導專家,我會強調科學研究的嚴謹性、準確性和透明性。超導領域的成果對科學、技術和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任何宣稱超導成果的情況下,都應該遵循科學方法和倫理準則,確保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科學傳播也應該平衡信息的準確性和公衆的期望,以避免誤導和不必要的炒作。

然後,我定點分析了點贊最高的前幾名評論。

首先從數據上來看,點贊數最高的是這個評論:

於是我問它怎麼看待這個評論:

在我給它簡述了陳睿和 B 站的關係之後,它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接着,我分析了點贊數第二的評論:

看到這個回答的事情,其實我是有一絲絲的震驚的。

因爲我甚至都沒看懂這個隱喻:

評論者使用了隱喻,將超導材料比作一片脆弱的蝴蝶翅膀,通過這種比喻,強調了超導材料的微弱和脆弱性質

我之前看到這個評論的時候只是想起了蝴蝶效應,但是經過它這麼一提醒,好傢伙,確實是一個隱喻。

接着,我還讓它給我分析了這個評論:

最後,我還發出了一個靈魂疑問:

當它吐出這個回答的時候,我確信我在評論區是沒有注意到這個評論的。

於是在數據庫裏面找了一下,找到了。

確實,它沒有亂說,這個評論是我餵給它的:

因爲只有 94 個點贊,所以可能分頁比較靠後,我在頁面沒有翻到。

呃呃呃~

這個評論,確實好笑。

回憶殺

你猜我這裏爲什麼要把 videoId 作爲一個參數傳遞進來呢?

因爲通過分析 B 站超導視頻的評論區,我成功地賦能了自己的能力。現在,只需要在不同視頻中更換那串神祕的視頻 ID,我就能夠運用我的抓手,輕鬆地對標不同評論區的特點,將精華沉澱下來,實現信息的對齊與拉通。

這不僅是一種小步快跑的策略,更是一種顆粒度的操作,通過組合拳的方式,倒逼自己不斷強化認知,實現價值的轉化。

通過這個黑科技,在這個快節奏的互聯網世界裏,我能夠快速響應各種信息,將其轉化爲有意義的洞察力。

不論是在哪個領域的視頻,我都能夠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將信息的精髓抓取,實現對價值的轉化。

現在我把這套組合拳教給你,希望你能活學活用。

比如,我給你舉個例子。

這是小破站的“入站必刷”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popular/history

前兩個視頻,一個是才淺的“黃金面具”,一個是何同學的“蘋果電腦”,巧了,我都看過。

黃金面具的 oid 是 715024588。

蘋果電腦的 oid 是 797663148。

在才淺,黃金面具的評論區,按照點贊數排序,是這樣的:

又看到了一個我們熟悉的 ID,一個類似的評論內容:

石錘了,小陳四處水經驗。

在何同學,蘋果電腦的評論區,按照點贊數排序,是這樣的:

排名第一的,是何同學自己的求三連評論。

排名第二的,看起來像是一個亂碼,我不知道爲什麼,於是我去評論區實地考察了一下:

看到這個評論的瞬間,我就心領神會了。

這個笑臉,何同學在這個視頻快結束的時候說了一句:

如果你使用的是支持面容識別的iPhone,那麼每當你打開面容ID及密碼,就會看到一個笑臉,那是一個來自1984年的微笑

這文案,是真的吊,一句話把人文情懷拉滿了。

好吧,那我就還是給你粘出來,讓你直接“現原形”:

在必刷視頻裏面,我還看到了這個視頻,瞬間思緒被拉回了青春躁動的學生時代:

它的 oid 是 902007,很短,代表它有點歷史了。

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明白爲什麼我會被這個視頻的封面給抓住眼球,沒關係,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回憶。

我去扒了一下這個視頻評論,點贊最高的評論有近 10w:

我仔細的閱讀了一下這個評論,突然就有點笑不出來了:

視頻是 2014 年發的,這個評論是 2017 年寫的。

2017 年,梁逸峯同學,大學一年級,因爲這個視頻帶來的相關惡搞信息,被校園欺凌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視頻之外,還有何同學的入坑之作:

我又重溫了一遍。

再次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雖然這是 2019 年的視頻,雖然已經過去了 4 年有餘的時間,雖然我已經使用上了 5G 網絡,切身體會到了視頻裏面的速度,但是我還是按捺不住的震撼,正如我當年第一次看到這個視頻一樣的震撼。

同樣的,我把評論區餵給了 ChatGPT,讓它選出了最有意思的一條評論:

我們只有藉助“後視鏡”的方法,把自己置身於未來的可能性之中,才能理解技術對當下的意義。

在這個視頻裏面,何同學在探索“5G 有什麼用”這個問題的時候,苦苦不得其道。

於是突發奇想,爲什麼不站在 2019 年,查詢一下當年人們對於 4G 的看法呢?

於是,就有了這個關於“後視鏡”的評論。

荒腔走板

最近有個句子很火,叫做“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我在前面提到了一個 UP 主叫做“才疏學淺的才淺”,在 2021 年的時候,他因爲製作“黃金面具”而被各大官媒點名表揚,各路羣衆看了他的視頻之後也是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這張圖片,就是博主和他的黃金面具的合影:

但是在這之前,其實我就知道他。

他 2019 年的一個視頻,還原《刺客伍六七》裏面的兵器,魔刀千刃。

當年我看的時候正在喫飯。

當燈一關,刀一亮的那一刻,真的震撼到我了,膝蓋不由自主的一軟:震撼,每一根寒毛都體會到了難以描述的震撼。

在被官媒點名表揚之前,只能說在 B 站這個神奇的網站上有一席之地。

當他以正面的形象出現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以及各大官媒的報道中的時候,他就出圈了。

也許在其他人的眼裏,他“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但是在我的眼裏,從他過往的優質視頻中,他對於手工的那份專注和執着,他其實早就準備好了,官媒在任何時刻點名,他都能隨時站出來。

他命運的齒輪一直在轉,只不過因爲黃金面具恰好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而已。

還有何同學。

是因爲前面提到的 5G 的視頻火爆全網。

當我以“受益者”爲關鍵詞在數據庫裏面檢索的時候,有人很多人都調侃說,何同學是“5G的最大受益者”。

也有人認爲,因爲 5G 的視頻,何同學“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當前,因爲各個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我也看到了他的視頻,其實我當時的感覺就是:這小子真幸運呀,把握住了一個 5G 的風口,一下乘風而起。

當然了,這個視頻質量本身就是非常的高,能看的出來是付出了無數的心血的。

然後我也看了他的過往的視頻,質量一如既往的高。

之後的事情,你可能也知道了,他相繼拍出了 600 萬粉絲 ID 的合影照片、探索 80 年代的電腦、畢業視頻、AirDesk等等這樣的優秀的、引起廣泛討論的視頻。

畢業之後,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直在 UP 主的路上堅持前行。

5G 視頻拍出來的時候,有人說何同學會曇花一現。

但是現在看來,那只是人家的起點而已。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起點。

他命運的齒輪也一直在轉,只不過因爲 5G 恰好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而已。

學淺做出了黃金面具的那天,只是他“命運的齒輪”日常轉動的一天。

他只是看到了三星堆的新聞,想到如果自己也能做一個,就當是一次與 3000 前年的工匠的對話。

在一個又一個夜晚,他拿着 1.8 公斤的錘子,對着金條錘下一次又一次。

何同學拍出 5G 的視頻那一天,也只是他“命運的齒輪”日常轉動的一天。

他只是想到了 5G 這個題材。然後拿出自己一如既往的熱情和態度,拍攝出了這次的視頻。

在一個又一個夜晚,他坐在電腦桌前,對着拍攝腳本一遍又一遍的修改。

總有一天,會站到大衆的視野中,被人看見。

所以,我對於“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這句話的理解就是:

不論是在黑暗中還是在陽光下,我們都要努力的讓命運的齒輪一直轉動下去,即使沒人看到也沒有關係,自己和身邊的家人朋友,就是最重要的觀衆。至於其他人,隨緣吧。

當然了,我還是希望能通過寫文章的方式,讓人能看到我有一如既往的努力讓命運的齒輪一直在轉動。

文章其實很累的。

爲什麼這麼累我還一再壓縮自己的空閒時間,強迫自己堅持寫呢?

如果是真的喜歡,爲什麼還需要強迫自己呢?

如果這個過程,在我自己眼裏都充滿了無趣和勞累,爲什麼不去做別的事情呢?

也沒有什麼其他特別的原因吧。

因爲,想漲粉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