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摸魚逛知乎,偶然看到了一個回答,8月份的,是關於SaToken的,一時好奇就點了進去。
好傢伙,因爲一個star的問題,提問的人抱怨了許多,我有些意外,就仔細看了下面的評論,想知道一部分人的看法。
案發現場
大體上,分爲兩派。
一派是對於強制star尤爲反感,乃至因愛生恨(打個問號)?
比如下面這種,狂噴作者的。當我看到所謂“花幾個工作日自己也能擼一個”這句話的時候,差點沒忍住把醬香拿鐵噴在電腦上。
本想敲幾個字對壘下,但我好歹也是知乎認證的號,想想算了,沒必要和這種人打口水仗。
還有一些是拿數據指責Sa-Token,以及搬出Spring Security做對比的,字裏行間一股子微博的味道。
總而言之,反感這種強制star的人,我發現他們是內心真的極其反感,就像是自己被作者拋棄了一樣。
後面噴着噴着,拔出蘿蔔帶出泥,好吧,ruoyi也被拉出來示衆了,這味兒太沖了。
當然,另一派就是持不同看法的,裏面有一句話總結的倒是挺有意思。
說到這裏,其實Sa-Token的作者也親自下場做了一些解釋,比如解釋不想star可以如何做,這一點我覺得略顯牽強,但後面也給了別的解決方式,聽取了部分評論者的中肯意見。
重要的是,作者最後的回答,就像是無聲地吶喊,也許很多噴子接受不了這種吶喊,因爲這個“孩子”不是他們的,別人家的孩子跟我有什麼關係。
國內開源現狀
通過這個事情,其實勾起了我一些回憶,可能年輕點的程序員是不瞭解的,國內的開源生態以前是個什麼情況。
像我這樣年紀稍微大點的可能就見過那個過程,說白了,就是來一批死一批。
沒錯,國內開源生態就是個充滿病菌的牧場,裏面養了一羣牛羊,結局是大多都病死了,真正能上餐桌的卻沒幾個。
還有人記得當年開源生態圈很離譜的一件事情嗎,XXL-JOB的作者發帖伸冤,因爲自己的開源項目竟然被某個互聯網公司拿去申請了軟著。
等於說一個花費心力的項目,僅僅因爲開源協議被鑽了漏洞,就直接成別人的了,作者沒辦法只能在網上伸冤求助,以及找開源中國出面解決。
爲什麼這些公司敢這麼做,換成你是作者你接受得了麼,你有信心以個人的力量對抗事先有準備的這些打擦邊球的侵權麼。
因爲國內的開源生態就是病態的、畸形的,那幾年國內開源項目如雨後春筍,絕大部分作者根本還沒有較高的經營意識,憑的就是一腔熱愛分享的情懷,以及對擁有自己的一個開源項目這件事的熱忱。
然後因爲不懂法律,被鑽空子,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樣的案例出現一個,就會引起寒蟬效應,開源作者人人自危,誰還敢用授權範圍更大的協議。
樹上有七隻鳥,打死了一隻,還剩幾隻?
然後,再舉例說一下上面截圖中有噴子提到的ruoyi。
我想問問,現在有多少Java程序員是一路看着ruoyi走過來的。
我猜不多,就算有,也是中途上車的。
我可以簡單說下ruoyi當初的處境,雖然只是一個後臺管理的項目,我是真沒想到時隔多年作者竟然還在寫。
當初圍繞在ruoyi身邊的是一大堆出色的後臺管理項目,各具特色,不少都比它要火,但最後具備代表性的只剩ruoyi了。
因爲作者一直在迭代,我記得第一次看到ruoyi的時候,作者還寫着項目名稱的描述,是想象自己未來女兒的名字,所以起了若依。
能堅持這麼多年不停歇,那些年你也根本別想憑着開源項目賺什麼錢,估計連你工資的零頭都沒有,但人家還是能迭代到現在。
我就想着,單純尋思着,也該到了人家收穫果實的季節了吧。
我是打心裏佩服這些人的,我沒覺得比別人差,有些項目花時間我也能寫,問題是,我做不到啊,你呢。
總結
如果有一個同行寫了開源項目,他想掙錢,我支持,但是項目越來越爛,我會離開,後會無期。
如果有一個同行寫了開源項目,他想掙錢,我支持,但是項目越來越好,我會分享,也會付錢。
當我們不斷堅持追求,最終換來真正感人的回報,何嘗不是生命中最美妙的旋律。
我真誠希望給國內優秀的開源作者更多能掙錢的空間,讓那些項目越來越好。
這是我對那些當初“死去”的開源作者的緬懷,也是對未來更多開源作者的殷切期待。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不收錢的,輕點噴。
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持續分享乾貨和行業動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