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思維和招聘思維

星球有同學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在網上找一些性能測試的文章和視頻,自學一段時間,能找到好的軟件測試工作嗎?怎麼說呢,這個問題的實答案顯而易見。

在當下這種大環境下,臨時抱佛腳自認爲學一些東西就能找到好工作,在我看來其實有點自欺欺人。當然,並不是說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無用,而是個人求職和企業招聘之間,是不同的邏輯。

 

從求職者的角度出發,比如我看性能測試的文章,跟着視頻練習一下,就可以將性能測試當作一項技能寫進簡歷,成爲拿到好崗位面試機會的敲門磚,提升面試通過的成功率,太過於一廂情願。

一方面,性能測試更多的是屬於專項技能,路子太窄,市場上性能測試的專項崗位普遍較少。且在目前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企業更希望候選人擁有即插即用的能力,需要的是普適性技能,而不是專項。

相比於性能測試的技能,對業務的深入瞭解,自動化測試的實戰經驗,以及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項目管理推進能力和文檔撰寫能力,是更有競爭力的能力。

另一方面,很多求職者犯的一個明顯錯誤是誤將自學當作閉門造車。只顧跟着所謂技術文章和視頻操作,而很少思考爲什麼要這麼做,這樣做是爲了解決什麼問題,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如果換一種場景,這個方法能否複用。

這些都是閉門造車無法習得的能力,需要大量實戰和覆盤總結思考才能成爲自己的能力。

且自學的不足之處在於,缺乏實戰經驗,很難快速轉化爲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面試更考驗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面試問題也是更爲靈活的,被問到容易卡殼,拉低面試評價。

 

從企業招聘的角度出發,企業更喜歡招聘哪種人呢?

學習成績優異(學歷),非常聰明(理解問題/定義問題/邏輯思維能力),做出過不凡之事(項目經驗/拿到過好結果),有很強的抗壓能力(面對困難和挑戰如何應對/心理承受能力),具備這些特質的人才是企業招聘時更青睞的候選人。

很多同學心裏會默認世界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企業招聘都是面試造飛機入職擰螺絲。但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雖然大部分崗位的工作職責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但企業更希望自己能招聘到擁有專業能力和自身特質的人才,而不是千篇一律只會埋頭努力的人。

企業招聘本身需要一定的冗餘性,一專多能的通才更能在當下的環境中找到合適的機會。

很多同學會說,如果我是統招本科,計算機專業,我就不會在簡歷篩選時被卡殼了,也就不用去學這學那了,這是一種倖存者偏差和僥倖心理。

當前環境下固然很多企業在招聘要求中註明了統招本科和相關專業,但如果你自認能力匹配,完全可以通過內推的方式進入面試環節,然後用自己的專業能力來征服面試官。

 

學歷是過往的既定結果,招聘卡學歷是客觀因素,作爲求職者的個人很難改變。

但是,你所擁有的專業技能,持續快速的學習能力,定義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協作和推動落地能力,纔是你可以在職場走的更遠更久的能力。

找到自身優勢,保持穩定心態,降低心理預期,持續學習提升,纔是在當前惡劣的就業形勢下生存的核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會在不同階段面臨不同的困境。抱怨大環境不好,抱怨卡學歷然後自怨自艾沒用。努力提升自己,多嘗試找不同出路,嘗試加入不同的圈子獲取不同的信息,纔是唯一辦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