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勇於放棄 纔好前行

         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向我們招手致意,彷彿在對我們說:來吧,這就屬於你了! 能否抓住機會是成功的必要功夫,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再多講。能否放棄是更重要的功夫。放棄機會爲什麼重

原创 想明白再行動 也許就晚了

       近來常被學生們追問各種問題,五花八門。問得可愛,答得心甘。大部分人年輕時均如此,人生特定階段的常態——進步最快、最大的一段美好時光。我這等好分享者(貶義些,則可稱爲好爲人師者),自然以其爲樂嘍。        欣然問答之餘,

原创 令你痛苦者 必令你成長

社會上總有些事情,別人做着很正常,輪到自己去做就不願意做,甚至根本做不好。可是,正是這類別人做起來很正常、自己不願做的事,往往令我們得以成長。 比如,某甲平常給他人的印象是過於嚴肅,他看到許多人不那麼嚴肅,但好象也沒耽誤什麼事。可逢人微笑

原创 精確首先是一種觀念 與經濟條件無關

曾與友人討論起“精準”,即日本、德國式的做事精確,共同認爲似乎還未成爲國人的強項,而精確是中國製造、中國創造能夠真正成爲品牌、爲世界接受的主要基礎條件。之前也看過一些論述,認爲隨着經濟條件的改善,我們的國人會因爲有條件了,而變得精確起來,

原创 大學生求職“知”重要 “行”更重要

對許多初入職場者而言,首先面對的是“不知”的尷尬局面,於是想方設法地去“知”成爲今天一景,許多致力於讓人們“知”的活動一時間鋪天蓋地。大學裏的職業設計課、職業發展講座,媒體上的各色職業發展文章,各類成功人士苦口婆心的勸說,衆人忙得不亦樂

原创 擇業三要素:上線、關鍵、底線

         前些日子常有學員問我畢業後如何擇業,於是就想在此談談,以饗更多學員。        就擇業而言,一條上線、一個關鍵、一條底線,是最爲關鍵的原則和方法。          上線,當爲心之所屬

原创 三句話是如何暴露自己不職業的

         職場上,更職業的人受歡迎,因爲比較職業的人讓他人更放心。在他人眼裏,一個是否職業,往往取決於是否讓聽者放心。        從日常的談話上,一個人是否職業,就能看出個大概來。試看這幾句:

原创 有效準備演講的幾小招

         給客戶做個方案講解、項目階段報告、介紹個新產品或新技術,公司內部做個正式發言,部分人會覺得不容易,經常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這時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下次也許就不那麼難了。       

原创 從“雙方理解一致”談有效溝通

  SMART原則中的“A”指的是“雙方理解一致的”,這是各種計劃、評估、日常溝通中溝通是否有效的主要標尺。 記得多年前有一位新任祕書,經理對他說:“請你告訴×××我讓他×××”。新員工的熱情真是可嘉,經理

原创 職場上的播種-收穫季

          職場上總會有人勞作、收穫,很開心。也會有另一些人覺得今天的回報不夠,或是運氣不佳。這讓我想起了農業耕作。        農民們春天播下種子,用心蒔弄着地,鋤草、施肥、除蟲、修枝是日常工作

原创 衣着禮儀的分寸

     前些天被學生們問及不少職場禮儀的分寸問題。看來對職場新人有一定普遍性,現在把常見的衣着禮儀問題做個小結。     1、衣着正式到什麼程度合適?     比普遍水平稍好一點兒是基本原則。比如夏天公司裏有人穿T恤,有人穿襯衫,不妨穿

原创 某五星酒店老總的特權是其劣質服務的主要根源之一

          經常在知春路上一家五星級酒店參加各種活動,總覺得酒店的服務遠不到五星,主要是看到了三種現象:一是夏日裏有時大堂內會看見趿着拖鞋、拎着洗髮液、溼毛巾者向酒店外走,顯然不是酒店客人或員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