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根據史料天象求記錄時間

有了恆星位置的計算方法,就可以反求恆星在某位置時的時間。 star部分即恆星位置計算,參見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763614/article/details/83388789 反求時間即利用插值法逆

原创 古天文表示的日月五星位置

根據前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763614/article/details/83388789,有了二十八宿距星位置,就可以通過計算日月五星的赤經找出其所在的星宿位置。這裏以常見的太陽冬至所在宿度和木

原创 二十八宿距星位置計算

該程序適用於其他恆星位置的計算,需要錄入基本數據,包括J2000.0的恆星位置、恆星自行等。  # 恆星位置計算 import math import ephem rad = 180 / math.pi # 二十八宿距星數據結構 cl

原创 實歷冬至合朔表(BC722-BC104)

利用python的pyephem模塊(需先安裝)可以很容易獲得合朔及冬至時間。但需注意,該模塊在曆元2000.0年±3000年的平均誤差在10分鐘以內,但此外的誤差是難以接受的。 關於朔旦冬至的判斷:冬至月判斷可能存在的幾個誤差。 現代測

原创 python三角函數改寫

python提供的三角函數是對弧度進行運算,並且存在不確定尾數的情況,爲代碼簡潔及計算準確,利用原三角函數進行改寫,併爲計算精度,保留足夠有效位數。 import math rad = 180 / math.pi def sin(de

原创 古六歷比較

一、術 歲實 365又1/4 今值     朔策 29又499/940(29.53085106) 今值   誤差:約307年差1日 氣策 30又14/32日 今值   誤差:約128年差1日           元法 4560年    

原创 古六歷朔閏表及歷表

對於公元紀年、干支紀年、王公紀年、正月、蔀首等,凡年皆以歲首爲分界,與月首無關。 公元紀年:公元前以負號表示,而不使用“公元前”或“BC”,以方便利用搜索功能。歲首爲陽曆1月(大寒所在月)。 干支紀年:以歲首判斷紀年,而非正月。古六歷中,

原创 儒略日與公曆轉換

儒略日是一種從曆元(公元前4213年1月1日正午12時)開始連續紀日的歷法,要換算其他曆法的公曆,一般以此爲中介。所以在曆法對比中經常要用到儒略日。[注1] 公曆轉儒略日 《Astronomical Algorithms》中給出了簡便的計

原创 古六歷朔閏表及歷表(BC722-BC104)

夏曆朔閏表及歷表(正月建寅,曆元天正冬至合朔) tiangan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izhi =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

原创 干支紀年與公元紀年互換

常見的公元紀年轉幹支紀年計算方法,是建立在已知天干表和地支表而不知六十甲子表的基礎上求算的 nian = input("請輸入年份或干支(公元前輸入負數):") if nian == 0: print("不存在公元0年\n公元元年干

原创 殷歷朔閏表

運行程序可以得到兩張歷表,一爲朔閏表,一爲詳細歷表 。詳表可以查出BC427-BC222年每一日的干支,及每月朔望與節氣。 tiangan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izh

原创 古歷求算方法

以殷歷爲例,通過修改數據可以得到其他曆法的歷表,基本求算方法不變。 完整程序及求算結果,請參見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763614/article/details/81436936 及https://

原创 優酷L1刷入breed方法

正常刷機方法,請參見 http://192.168.11.1/cgi-bin/luci/;stok=1111111/api/devices/allowConnect?mac=%3Bpasswd%20-d%20root%3B 如果第4步遇到

原创 《歷術甲子篇》冬至合朔表

《歷術甲子篇》所用爲四分曆,歲實365又1/4,朔策29又499/940,亦爲實際的殷歷(建寅爲正)。 殷歷創制於公元前427年(週考王十四年),沿用至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元封六年,次年改歷),即本表可以用於參照史料的適用範圍。 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