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OpenMP 線程處理的基本消耗

原文地址:http://www.intel.com/cd/ids/developer/apac/zho/324362.htm 介紹 如果您有現成的代碼,並希望使其實現線程化,以令其在多核系統上達到最佳運行效果。 開始使用前您需要了解哪些

原创 快速掌握多線程編程優化技術

隨着英特爾多核平臺編程優化大賽的進行, 我們收到了不少網友的優化報告, 其中許多網友取得非常好的優化成績. 但是也許多網友通過各種渠道給我們反饋, 由於平時沒有接觸太大優化相關的工作,一時間對於提供的代碼難以入手,希望我們針對大賽,提供一

原创 線程跨平臺遊戲開發

原文地址:http://www.intel.com/cd/ids/developer/apac/zho/325610.htm   計算機遊戲技術正在經歷重大的概念轉變:轉向多核處理器上運行的多線程引擎。多核處理器爲下一代個人電腦和遊戲控制

原创 多核技術相關有獎徵稿

多核產品及技術逐漸深入人心,現針對多核方面的熱點話題,面向所有用戶徵集稿件,稿件一經採用,即付稿費,優秀稿件選登之後還將給予相應的獎勵。具體要求如下: 一、酷睿2 臺式機相關稿件,特別針對VPRO(博銳)技術,2000字左右 - 酷睿2架

原创 與世界頂尖開源軟件作者近距離接觸

     時間過得很快,JBoss團隊加入Redhat快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整個開源社區和Java社區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SUN終於將JDK置於到開源協議下;開源企業級解決方案也進入主流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把開源軟件和方案作爲自己的盈利

原创 多線程編程之一——問題提出

  一、問題的提出 編寫一個耗時的單線程程序:   新建一個基於對話框的應用程序SingleThread,在主對話框IDD_SINGLETHREAD_DIALOG添加一個按鈕,ID爲IDC_SLEEP_SI

原创 多線程編程——基礎篇 (一)

  [寫在前面]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編程模型也越來越複雜多樣化。但多線程編程模型是目前計算機系統架構的最終模型。隨着CPU主頻的不斷攀升,X86架構的硬件已經成爲瓶,在這種架構的CPU主頻最高爲4G。事實上目前3.6G主頻的CPU

原创 多核出現的必然性

作者 杜江凌   上回講了摩爾定律的正宗說法,是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數目會以大約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這越來越多的晶體管究竟對廣大用戶有什麼意義?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電腦比多年以前的功能強大多了,差不多二十多來年電腦的性能一直是跟主頻掛鉤

原创 多線程編程——基礎篇 (三)

  線程對象的幾個重要的方法   儘管線程對象的常用方法可以通過API文檔來了解,但是有很多方法僅僅從API說明是無法詳細瞭解的。   本來打算用一節的篇幅來把線程方法中一些重要的知識說完,但這樣下來估計要很常的篇幅,可能要用好幾節才能說

原创 Linux多線程編程和Linux 2.6下的NPTL

這幾天由於工作需要,琢磨了一下Linux下的多線程的相關資料。Linux下最常用的多線程支持庫爲Pthread庫,它是glibc庫的組成部分。但是關於Pthread的說明文檔非常缺乏,特別是對POSIX多線程規範的介紹以及pthread庫

原创 高手博主來過招,Solaris博客展示活動開鑼

高手博主來過招,Solaris博客展示活動開鑼嘍!免費和開源的Solaris 操作系統支持800餘種x64/x86平臺、上千種開源和ISV應用程序現已有超過900萬用戶獲得Solaris 10系統授權證您對Solaris涉及到的開發或應用

原创 Linux系統下的多線程編程入門三

  線程的數據處理   和進程相比,線程的最大優點之一是數據的共享性,各個進程共享父進程處沿襲的數據段,可以方便的獲得、修改數據。但這也給多線程編程帶來了許多問題。我們必須當心有多個不同的進程訪問相同的變量。許多函數是不可重入的,即同時不

原创 多線程編程——基礎篇 (二)

  在進入java平臺的線程對象之前,基於基礎篇(一)的一些問題,我先插入兩個基本概念。 [線程的併發與並行]   在單CPU系統中,系統調度在某一時刻只能讓一個線程運行,雖然這種調試機制有多種形式(大多數是時間片輪巡爲主),但無論如何,

原创 多線程編程——實戰篇(一)

  在進入實戰篇以前,我們簡單說一下多線程編程的一般原則。   [安全性]是多線程編程的首要原則,如果兩個以上的線程訪問同一對象時,一個線程會損壞另一個線程的數據,這就是違反了安全性原則,這樣的程序是不能進入實際應用的。   安全性的保證

原创 爲什麼微處理器要從單核轉向多核?

作者 趙軍   自從英特爾在2005年推出了第一代雙核處理器之後,我們經常會被用戶問到這個問題,爲什麼微處理要從單核轉向多核?計算機上不斷涌現的新興使用模式讓最終用戶對處理器的處理能力——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且對性能每年提高的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