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Java多線程(三):線程同步

在之前,已經學習到了線程的創建和狀態控制,但是每個線程之間幾乎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可是有的時候,可能存在多個線程多同一個數據進行操作,這樣,可能就會引用各種奇怪的問題。現在就來學習多線程對數據訪問的控制吧。  由於同一進程的

原创 Java泛型(一) 泛型的基本使用和介紹

轉載自:http://blog.csdn.net/lonelyroamer/article/details/7864531 現在開始深入學習java的泛型了,以前一直只是在集合中簡單的使用泛型,根本就不明白泛型的原理和作用。泛型在ja

原创 java中對象類型轉換

java對象類型轉換         java對象類型轉換,當對不具有相同類型的對象進行強制類型轉換時,java運行時將拋出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的錯誤,這不單單是java不允許這樣做,任何一種面向對

原创 Java中的反射總結

java中的反射總結 Java中的反射總結 剛開始學習java的時候真的很難理解反射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一些書籍,哪怕是很經典的書籍都解釋的讓人感覺懵懵的,或許的確是我太笨 況且,網上說在將來學習框架的時候需要經常應

原创 Java中string類的用法

java中String類的用法  (2012-12-21 20:51:46) 轉載▼ 因爲需要在這裏把String類涉及的各個方面總結一下,另給出了一下SCJP題目。如有不足的地方,請在評論中指教,謝謝。   一、不變模式:

原创 java多線程(一):多線程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轉載自:http://blog.csdn.net/lonelyroamer/article/details/7948329 一、進程和線程的基礎知識 1、進程和線程的概念 進程:運行中的應用程序稱爲進程,擁有系統資源(cpu、內存

原创 java中內部類種類及使用解析

Java 內部類種類及使用解析 轉自:http://www.cnblogs.com/mengdd/archive/2013/02/08/2909307.html 內部類Inner Class   將相關的類組織在一起,從而降低了命

原创 Java中父類的靜態方法不能被重寫

java中父類的靜態方法不能被重寫 Java中父類的靜態方法確實不能被重寫的,但是有的人可能去做實驗發現在子類中去重寫父類static方法時,並沒什麼問題。這裏我來具體解釋下。 public class Parent

原创 Java多線程(五):多線程其他知識

轉載自:http://blog.csdn.net/lonelyroamer/article/details/7993502 一、線程組 [java] view plaincopy /**   * A thread

原创 Java多線程(二):線程的生命週期和狀態控制

轉載自:http://blog.csdn.net/lonelyroamer/article/details/7949969 一、線程的生命週期 線程狀態轉換圖: 1、新建狀態 用new關鍵字和Thread類或其

原创 Java多線程(四):線程池

轉載自:http://blog.csdn.net/lonelyroamer/article/details/7993637 系統啓動一個新線程的成本是比較高的,因爲它涉及到與操作系統的交互。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線程池可以很好的提供性

原创 Java泛型(三) 通配符的使用

轉載自:http://blog.csdn.net/lonelyroamer/article/details/7927212 通配符有三種: 1、無限定通配符   形式<?> 2、上邊界限定通配符 形式< ? extends N

原创 Java中可變長參數方法的定義和使用

java中可變長參數的使用方法 在Java5 中提供了變長參數(varargs),也就是在方法定義中可以使用個數不確定的參數,對於同一方法可以使用不同個數的參數調用,例如print("hello");print("hello","

原创 Java泛型(二)泛型的內部原理:類型擦除以及類型擦除所帶來的問題

轉載自:http://blog.csdn.net/lonelyroamer/article/details/7868820 一、Java泛型的實現方法:類型擦除 前面已經說了,Java的泛型是僞泛型。爲什麼說Java的泛型是僞泛型

原创 Java中正則表達式的使用

轉載自:http://blog.csdn.net/zhanngle/article/details/1750556 java正則表達式通過java.util.regex包下的Pattern類與Matcher類實現(建議在閱讀本文時,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