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報告軟件系統性能(9)

性能問題的解決往往牽扯到各種角色,需要各種角色的高效協作和互相認同才能得到較好的解決。做爲性能測試人員,在向項目干係人報告時,就需要做到量身定做,對結果數據進行不同加工和展現,充分考慮彙報對象的角色,如果彙報對象是各種角色,要能讓各種角色

原创 性能管理之我見

隨着互聯網的大衆化以及Web應用軟件向互聯互通方向的拓展,隨便一個Web應用幾乎都伴隨着大數據量處理或者高併發訪問,動輒幾十萬用戶量或者幾百G數據量,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了。 大數據量和高併發訪問的特點給Web應用軟件帶來了更多的性能問題

原创 java.lang.VerifyError: Bad method call from inside of a branch

運行Groovy腳本時,控制檯報: java.lang.VerifyError: Bad <init> method call from insid

原创 JVM中Groovy腳本並行運行性能優化

       當JVM中運行的Groovy腳本存在大量併發時,如果按照默認的策略,每次運行都會重新編譯腳本,調用類加載器進行類加載。不斷重新編譯腳本會增加JVM內存中的CodeCache和PermGen,引發內存效率問題;類加載過程中存在

原创 Elasticsearch2.3.1中文分詞ik插件安裝

ik插件下載地址:https://github.com/medcl/elasticsearch-analysis-ik 下載後首先用maven進行編譯: cd elasticsearch-analysis-ik mvn clean mvn

原创 瞭解Grinder進程處理模型

瞭解Grinder進程處理模型  Grinder是一個基於Java的分佈式負載測試框架。整個框架由3種不同的進程模型組成:工作進程、代理進程和控制檯。 工作進程負責解析測試腳本並執行測試,每個工作進程可以通過多個並行的工作線程運行

原创 HyperPacer目標即場景

領導或客戶只給了個大體目標和範圍,沒文檔沒方案,時間緊任務重,沒空寫測試方案,口述也一時半會解釋不清楚,愁死個人了。新版本提供全新設計的豐富多樣的測試場景,基於目標導向設計,一類目標對應一類場景,總有一款滿足你。打開場景配置界面就是測試場

原创 如何克服錄製回放模式的弊端

        Web瀏覽器的可視化界面及交互操作屏蔽了與服務器端交互的請求響應的複雜性。例如,我們隨便打開一個網頁或者觸發一次交互操作,就可能在後端觸發了成百上千的HTTP請求響應的處理,這些過程對使用者來說是不可見的,也是不需要關心的

原创 深入理解性能測試中的壓力測試

壓力測試是通過嘗試各種不同的用戶活動,施加能讓資源過載的任務讓系統出現故障的一種性能測試方法。有時候負面測試,比如移除系統中的功能,也可以作爲壓力測試的一種用戶活動。 壓力測試模型也可以作爲疲勞測試的模型,測試容量範圍內系統的穩定性。

原创 HyperPacer腳本錄製原理及常見問題解決

        HyperPacer腳本錄製是通過在運行機器上啓動一個Http代理服務器,讓被錄製應用程序通過該代理服務器進行網絡傳輸,HyperPacer腳本錄製器會攔截通過代理服務器的所有請求響應數據,來自動生成測試腳本。注意是攔截所

原创 構建企業級自動化壓力測試平臺

企業要求軟件交付的時間越來越短,用戶對軟件產品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軟件性能作爲決定用戶體驗的關鍵要素,性能測試這道坎必須堅持不懈,不能放鬆。 如果還是採用傳統的性能測試方式,每次版本迭代由測試工程師準備環境和數據、開發腳本,進行測試,

原创 HyperPacer併發測試

併發測試 適用場景 併發測試場景設計用來對應用程序中多用戶使用頻次較高的單一功能模塊,尤其是用戶體驗中對響應時間敏感的,進行並行處理能力的技術性測試。通過併發測試,可以確定功能模塊在特定軟硬件環境下能夠支撐的最大併發用戶數、對比

原创 如何在性能測試中自動生成並獲取Oracle AWR報告

由於日常使用最多的數據庫爲Oracle,因此,最近又打起了Oracle的AWR報告的主意。 過去我們執行測試,都是執行開始和結束分別手動建立一個快照,然後需要這部分數據的時候再去獲取AWR報告查看。 但是有的時候忙亂起來或者一個任務

原创 不爲測試而測試

      在傳統的基於軟件工程思想的開發模式中,軟件測試往往是個專門的角色或工種,比如很多公司都有專門的測試工程師的崗位,有專門的測試管理人員或職能部門管理,測試人員發展成爲一個獨立的羣體。長此以往,很容易出現的結果就是測試人員只是個測

原创 高效軟件交付技術專家社區開通了!

高效軟件交付技術專家社區致力於軟件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敏捷測試、持續集成等領域技術專家在日常工作中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的分享和深度交流。暫不開放註冊,採用邀請相關技術專家發表原創文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