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JS筆記-this的各種用法

在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中,在就出現了this對象。在Javascript中,也有this對象,但情況就相比複雜多了。 一般地說,this對象引用的是函數據以執行的環境對象。 坊間傳言:this就是指向最近的對象。誰是對象而且離this最近,t

原创 轉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本文出處:http://www.cnblogs.com/littledu/archive/2012/05/19/2508672.html 我們知道,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能將具有le

原创 JS筆記【歸納】:DOM中的事件處理程序

在觸發DOM上的某個時間是,會產生一個事件對象event,這個對象中包含着所有與時間有關的信息。包括導致事件的元素、事件的類型一急其他與特定事件相關的信息。例如,鼠標操作導致的事件對象中,會包含鼠標位置的信息,而鍵盤操作導致的事件對象中,

原创 思考:【濾鏡僅在IE有效!】在style使用filter(濾鏡)設置水平翻轉(flipH)和豎直翻轉(flipV)

在CSS中,有濾鏡屬性filter,可以將某一個標籤內的內容按水平方向翻轉或者按豎直方向翻轉。 【濾鏡僅在IE有效!】 基本實現如下: </pre><pre name="code" class="html"><!DOCTYPE ht

原创 待辦清單這樣列纔有效!做得更少,但做得更好:135行動清單

列清單是一個很棒的習慣。把每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都列出來,並在完成之後一條條劃掉,看着事情被一件件完成,感覺超棒。 但列清單時,很容易遇到這麼三個痛點: 一,待辦清單常常變成拖延清單。我們列清單,當然是希望解決問題的。因爲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原创 商業泡沫的形象描述

“精英在做啤酒,平民在吹泡沫,騙子在割韭菜”,騙子和被利益迷惑了本心的精英,佔到了99.9%。陷阱,遠遠要比機遇多。

原创 電量告急而不自知的我們

我們自己其實也像一塊電池,我們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忙碌的工作、學習是需要消耗我們的電量;但是我們似乎從來不關注自己的電量還剩百分之幾,只是不停地在「鞭打病牛」,希望催促已經接近耗竭的自己能繼續榨乾電池中最後一點電量。

原创 轉山轉水不轉命

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老換游泳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老換工作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一個不懂經營家庭的人,怎麼換愛人都解決不了問題。

原创 學習,少即是多?

當你準備學習之前,不妨問自己這麼兩個問題: 1、上週學了什麼? 2、上個月學了什麼? 你會發現,如果沒有目標,沒有思考,沒有覆盤,沒有踐行,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換句話說,你所謂的學習,實際上你只是在學習這個領域上,解決自己的焦慮,找百

原创 自由戀愛婚姻還是包辦婚姻?

“哪種婚姻模式下的人們更能享受婚姻的幸福?研究人員根據調查問卷進行研究,不僅比較了兩種婚姻模式中愛情的比重,同時也充分考慮了夫妻婚齡。 在自由戀愛結婚的人中,婚齡少於1年的夫妻,平均調查成績爲70分;婚齡越長,得分越低,那些結婚長達10年甚

原创 主動創造選項

當你真的建立更大的格局,用更大的視角看待選擇。你會發現,這種思考方式,確實很實用。 比如,有個段子說的是,有兩個機會讓你選。選第一個,你可以馬上拿走500萬。選第二個,你有10%的概率拿走5億。但也有90%的概率是一分錢沒有。你選哪個?假如

原创 朋友的交往也是一種投資

朋友的交往其實也是一種投資。由於我們基因的侷限性,我們很難同時交往超過150人。150人是你一生中在親友方面能夠投資的總額,而親情本身可能又佔掉了一半,剩下來能夠交往的朋友或者合作伙伴就很有限了。 成功的人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找到了最志同道

原创 麻煩守恆定律

麻煩總量一定,解決麻煩只是一個分配問題。 人承擔一部分,工具承擔一部分,人需要投入的是時間和注意力,工具需要投入的更多是金錢。 作者:李笑來

原创 科技是優勢嗎?

用了科技未必有優勢,因爲人人都有科技,但是你不用科技,肯定就是劣勢。 作者:王煜全

原创 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應該來自哪裏?

你真正的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應該來自自我的成長積澱,而不是通過透支自己寶貴的注意力來獲得的一些短期的錯覺。 作者:李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