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做個好人,是人生的基礎

古訓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留給孩子金山銀山,都有坐喫山空的一天。而美好的人格,卻讓孩子受益終生。自從平定寧王的叛亂之後,佞臣江彬就開始嫉妒王陽明的功績,他利用錦衣衛提督的權職之便,向

原创 內心有光之人,纔是真正的智者

內心有光之人,纔是真正的智者心裏的光,是一種智慧的修煉,一種本真的保持。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菜根譚》好的心態是一種大智慧。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既然無法改變遭遇,就要學着去改變心態。內心有光之人,纔是真正的智

原创 什麼是忠誠呢?

在陽明先生那裏,忠誠,是忠誠於良知。因爲忠誠於良知,所以忠誠於江山社稷,忠誠於朝廷,忠誠於皇帝。對陽明先生來說,愛國是自己的需要。正是這樣一顆唯恐辜負、不敢辜負之心,讓陽明先生在離開這個世界時,能夠微笑着留下八個大字:“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原创 無私乃有大生大死

1505年,明朝正德皇帝繼位,當時才15歲。太監劉瑾當政,敗壞朝政。1506年,戴銑、薄彥徽等人上書皇帝,要求嚴懲劉瑾等人,結果被打入死牢。在明知後果的情況下,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仍然冒死上書,仗義執言,請求釋放戴銑等人。結果被劉瑾重打四十

原创 勤於求知,細於做事

男人要成大器必不可少的就是勤奮,常言“勤能補拙”,再笨的人只要勤奮刻苦都必然也能小有所成,尤其是今天百花齊放,勤勞的品質更是彌足珍貴,幾乎是所有用人者最爲欣賞的一大優勢。不過,成事和成大事終究還有區別,成大事必然着眼於細節,所謂“天下難事必

原创 誠意和謹獨

王陽明則認爲,這兩個步驟中必須要有兩件武器保駕護航,否則,靜坐要麼成爲枯禪,要麼不如不坐。這兩件武器就是“誠意”和“謹獨”。誠意,就是正念頭,誠實地踐行良知給你的答案,一個念頭出現,良知自然知道好壞,好的保留,壞的去掉,這就是誠意。王陽明說

原创 殃莫大於叨天之功

“叨”字於此處便是貪的意思,所以古文中時常看到“貪天之功爲己有”“貪天之功爲己力”的說法。所謂“天之功”便是天地造化的功用,在古人的觀念中,人是天地精氣所化,後由父母所生,生來不易就應當謹小慎微而不是隨意妄爲,縱橫恣肆。應當牢記天地之靈,父

原创 王陽明10句話

1、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要想培育一棵大樹,要從樹根培育;要想教育一個人就要從德開始。2、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心本來是沒有善沒有惡的,有善有惡是你的思想在活動了。知道善知道惡是一種良好的

原创 無私其實是在幫助自己

王陽明說:“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他講的就是這個意思。人心是本無善惡的,但是心動之時,或無私或自私,就有善有惡了。而無私則向上,自私則向下,這就是人性昇華與墮落、光明與黑暗的不同。所以能夠知善

原创 身不苦,則福祿不厚

《菜根譚》中說:“達士以心拂處爲樂,終爲苦心換得樂來。”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謹,受杖刑、坐牢後,又被流放到貴州龍場驛站。剛開始,面對隨時會喪命的惡劣環境,想死的心都有。慢慢地,他接受了現實,並學會自找樂趣。他每天都會堅持靜坐,憑着自己的記憶

原创 修靜,以入心之境

靜,則入心境。王陽明以坐入靜的要訣在於二:其一:“息思慮”,也就是讓自己的心進入空寂境界。讓心空,是佛家和道家的至高之境,道家的“知行合一” “貴和尚中”,佛家的“空身、空心、空性”講的正是此理。王陽明所說的“息思慮”則是通過暫時的放下,去

原创 修靜,以入心之境

靜,則入心境。王陽明以坐入靜的要訣在於二:其一:“息思慮”,也就是讓自己的心進入空寂境界。讓心空,是佛家和道家的至高之境,道家的“知行合一” “貴和尚中”,佛家的“空身、空心、空性”講的正是此理。王陽明所說的“息思慮”則是通過暫時的放下,去

原创 知人則智,自知者明

瞭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瞭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勝一籌。中國人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的出處就是老子。一個人能夠清醒的認識自己,反省自己,纔是最難能可貴的。每個人天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但是很少有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一

原创 面對榮辱譭譽做到“不動心”

平定寧王的叛亂,是王陽明立下的不世功勳,但卻被朝中奸佞奪走首功。對此,王陽明看得很淡,真正做到了不動心,他曾在事後說過一段話,大意是說:這樣榮辱譭譽的考驗,並不能動搖和改變自己的本心,事情的成功,乃至奸佞的作祟,與我而言,都是過眼雲煙,已經

原创 面對環境變化,做到“不動心”

王陽明說,“人之心爲本體,心外無物莫動心。”在王陽明看來,人之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和本體,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心的問題,只要你能做到不動心,那麼,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你都能遊刃有餘地面對。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外在環境的變化,往往不是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