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爲什麼打石膏能長好的骨折,醫生還建議做手術?”

「爲什麼打石膏就能長好的骨折,醫生還建議做手術?」很無奈,經常會被人問到這樣的問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爲大家並不知道這樣一個真相:骨折患者想要的,絕不只是骨折「長好」那麼簡單,患者想要的還有其他更多的東西。正因爲如此,醫生纔會建議做

原创 “路醫生,我在A醫院手術放進去的鋼板鋼釘,能去B醫院取麼?”

很多骨科的患者,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在A醫院做手術,放了鋼板鋼釘等內固定物。1-2年後需要取出來,可自己已經去其他城市工作,或者再回A醫院已經不方便了。這個時候,能就近去家旁邊的B醫院做手術取麼?因爲後臺私信問我這類問題的朋友實在太多(如

原创 闢謠丨「骨裂」跟「骨折」不一樣麼?骨科醫生:別信這種說法!

前天晚上我值骨科急診班,一男司機在倒車時不慎剮蹭了一個散步的老太太。好在車速很慢,老太太摔倒,手撐了一下地,只是手腕子腫了。一檢查,果不其然,手腕子那裏的骨頭(橈骨)骨折了,其他都沒大礙。而且萬幸是,老太太手腕的骨折移位並不大,而且沒有破壞

原创 外用扶他林類藥物到底有沒有用?有多大用?

疼痛,是骨科最常見的症狀,沒有之一,尤其是對於絕大多數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管是骨折、關節炎、腰肌勞損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骨科常見的疼痛,大多都是由無菌性炎症引起的。所以,針對這個無菌性炎症的藥物,也就是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比如布

原创 闢謠丨「髕骨軟化」,就是「髕骨」「軟化」了麼?醫生:根本不是!

歲數大的人,尤其是女性,膝關節大都不好。去醫院看了,很多會被醫生診斷有「髕骨軟化」我相信,一聽到「髕骨軟化」這四個字,99%的人都會認爲:這個病就是一個叫“髕骨”的骨頭,它變軟了。(注:髕骨就是坊間俗稱的“波棱蓋”、“膝蓋骨”,下圖就是髕骨

原创 腰痛、腰不好、腰椎間盤突出?你需要這份「腰圍」使用攻略

你的腰,疼過麼?「腰痛」,是骨科門診裏最常見的患者主訴,尤其是歲數大的人,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裏。關於腰痛的相關研究數據[1,2]顯示:有84%的成人會在一生的某些時間中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腰痛。是的,無論是腰肌勞損、腰背肌筋膜炎,還是腰椎間盤突

原创 闢謠丨腰不好,腰椎間盤突症,平時得睡硬牀?骨科醫生:還真不是

您家的牀,是偏軟,還是偏硬的呢?一般,歲數大的都會選擇硬牀,儘管睡起來可能不那麼舒服,但是大家相信硬牀對腰好。年輕人可能相對更喜歡軟點的牀,但是稍微“懂”養生的年輕人,可能也會刻意的去買硬牀墊。是的,相信你可能也聽說過。不僅是坊間有這個說法

原创 打了石膏,又想洗澡,如何保護石膏不弄溼?骨科醫生教你個好辦法

作爲骨科醫生,我倒是經常給別人打石膏。和大家想象不一樣的是,「石膏固定」,可不只是用來治療骨折的哦!實際上,除了骨折患者在保守治療時需要打石膏外,很多即便是做了手術,術後也會輔助石膏固定一段時間。除此之外,小孩子的各種先天性發育畸形,比如足

原创 這個藥,是骨科腰腿疼的常用藥,卻也是最容易被老百姓誤解的藥

看過我科普文章的朋友,一定發現我經常會提到一類藥:「非甾體類抗炎藥」。不管是骨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還是骨折打石膏,還是鋼板螺釘手術後,你都能看到「非甾體類抗炎藥」的身影。即便你沒有聽過「非甾體類抗炎藥」這幾個字,但你應該也聽說

原创 做手術前,這4個問題,一定要跟醫生問清楚,否則最好先別做手術

不知,你有沒有做過手術?或者,經歷過親戚朋友的術前談話簽字過程?是的,所有的手術,甚至有創傷的檢查前,醫生都會簡單的跟患者和家屬交待病情和手術風險。當然,因爲各種原因,很多時候醫生在手術前的這種交待,往往都比較簡單,而且都是各種專業術語。很

原创 「小寒」來了 ,這個隱形“兇手”,需要警惕!尤其是孩子和老人

今天(1月5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 習慣了公曆的年輕人,可能還不瞭解這個節氣。簡單說,「小寒」作爲整個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它沒到的時候,你還能繼續說《權力的遊戲》裏那句經典臺詞“凜冬將至(Winter is com

原创 膝蓋不好,怎樣運動才能更健康?骨科醫生:一定牢記這4點!

家家都有老人。操勞了一輩子,如今兒女、子孫都大了,自己還沒來得及享清福,各種疾病卻開始紛紛“找”來了。高血壓、糖尿病這類還好,最讓老人們受不了的,也是對生活質量影響最大的,就是膝蓋有問題。這點,在中老年女性身上表現的尤爲突出。大部分從更年期

原创 骨折、骨質疏鬆,多「喝骨頭湯」補鈣?這個謠言不要再信了

在咱們國家,食物經常被賦予遠超其本身營養價值的各種神奇作用。即便到了科技和醫學空前發達的今天,也有特別多的人對「吃什麼補什麼」、「以形補形」這種古老而錯誤的認知,深信不疑。比如:吃核桃能補腦子,吃魚眼能明目,吃牛鞭能壯陽等等等等。關於食物的

原创 基因編輯的“天選之子”,人類的未來?

 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爲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人民網深圳11月26日電呂紹剛、陳

原创 腳底足跟痛?你想知道的應該知道的,都在這裏

生活好了,人們開始更重視健康。隨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投入到運動健身中,如今“每天1萬步”在微信計步朋友圈裏,基本別想進前20了。只是,隨着國民日常運動量和頻率的增加,腳底或腳跟疼痛的患者數量,似乎也在變的越來越多。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