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疫情封城,荒唐和魔幻扯下了西安的遮羞布

2022年1月4日,西安封城第13天,解封、清零似乎依舊遙遙無期。而面對疫情防控過程中的各種荒唐事件和魔幻新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吐槽、diss甚至辱罵西安。先來簡單看看西安最近的魔幻新聞吧:1、疫情還未封城時,上班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然

原创 2021年很糟糕,但我依然愛它!(一)

今天開始,我也對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做一個總結。2021年,疫情已然成爲我們生活中暫時除不掉的bug,摘不掉的口罩,隔三差五某地新增確診,總是在告訴你:疫情還在,切勿大意。是啊,切勿大意,就像12月西安這次疫情一樣,猝不及防的給你一錘,打得你擡

原创 2022年,一起出發!

2022年了,大家元旦快樂!記得前幾年,每到元旦迎來新一年的時候,就會給自己立下一些目標,1,2,3,4,5…不列個10條都不算完,而且有的目標還不算小。但是幾乎每到年底,完成者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從未啓動過,真不知有些目標是臨時起意還是太過

原创 2021年很糟糕,但我依然愛它!(五)

八月8月,西安開始做起了核酸檢測,到處又開始緊張起來,我也很緊張,打個噴嚏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真·杞人憂天。8月,大地被曬得發燙,日子卻因爲疫情平淡了下來,工作閒時間更多了,我開始着手寫小說。萬事開頭難,光是大綱我都改了好幾遍,開頭更

原创 2021年很糟糕,但我依然愛它!(三)

五月五一假來了,好久沒回媳婦老家了,早起出發,回。雖然月底工作上的問題多多,但是在路途中看到滿眼綠色的時候還是心情舒暢了不少。回到家裏,山後面摘了好幾年沒喫的桑葚,果然假期的日子還是美好啊 !5月份的天空不再是冬天的霧濛濛,久違的藍天,久違

原创 2021年很糟糕,但我依然愛它!(四)

六月6月初,中了一份雙人火鍋霸王餐,帶着媳婦去喫,現如今被封在小區裏,看到不愛喫的火鍋菜竟然都有了一絲可愛的模樣。天空依然是我拍的最多的風景。端午節回家,正值給蘋果樹套袋,下地幹活,雖然有兩三年沒幹了,但是做起來卻也不會手生,大概這種熟悉已

原创 2021年很糟糕,但我依然愛它!(二)

三月3月,柳條慢慢發芽,凜冽的冬天也悄悄地走了,這是值得開心的日子。去宜家,去看傢俱,以前也去過幾次,但是都是瞎逛,沒有具體的目標,這次是帶着目的和目標去的,沙發,茶几,餐桌餐椅。逛的腳疼腿疼,終於選好了想要的,心滿意足的回家,確定了週末送

原创 追憶小學時光(三)

當然請客不是真請客,我們請老師到家裏喫飯,老師則在學期末給我們發“飯錢”。那個時候老師的工資也不高,但是依然每學期末給所有請客的學生們發“飯錢”,錢也不多,可能一個學生幾毛錢,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簡直像是一筆意外之財,是我們完全可以自由支配

原创 班主任日記連載

朋友在某中學當老師,最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寫日記,記錄學生的日常。平時寫完就會發在朋友圈,那天和我聊天,突然跟我說每天寫完班主任日記交給我,讓我發在公衆號上。我立馬就答應了。不爲別的,因爲他曾是我的公衆號最大的粉絲,最堅決的支持者。日

原创 追憶小學時光(二)

那時候教育上沒有更多的錢拿出來蓋食堂,聘請廚師專門給老師做飯,並且那會老師也不多,一個老師可能要帶好幾門課,因此幾乎一整天都在上課,根本也沒時間自己做飯。因此,纔有了學生請老師喫飯的法子,而這個法子也流傳了好多年,以至於我們當時都形成了“傳

原创 緬懷歷史,勿忘國恥!

今天是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我們一起緬懷歷史,勿忘國恥!緬懷歷史不是今天緬懷,而是每一天都要牢記,牢記那些屈辱的歷史,也牢記那些爲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而奮鬥、犧牲的先輩們,他們是英雄的中國人民,我們不能忘記,也不應該忘記!緬懷歷史是要時刻提

原创 追憶小學時光(一)

現在說到家長請老師喫飯,那其中一定隱藏着某些不能說的祕密,而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請老師來家裏喫飯,那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上小學是在村小上的,完整的六年義務教育小學,從家裏走路大概7、8分鐘就能走到,畢竟村子也就那麼大,而我家是離學校稍

原创 5年前的今晚,我做了人生最正確的決定!

2016年12月10日晚上22:34,我乘上了前往武漢的火車,這是我第一次去武漢,也是到現在爲止唯一一次去。那時候車還很慢,搖搖晃晃將近13個小時纔到武漢,那時候還沒有疫情,人們不用戴口罩互相躲着走。一路上我都循環聽兩首歌,《春風十里》和《

原创 炕饃片

上週末早晨起牀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理髮器準備理髮,然而肚子卻咕咕的叫了起來,於是拿出昨天喫剩下的兩個饅頭。咋喫呢?切成片烤箱烤吧,我提議,媳婦馬上同意,於是三下五除二,饅頭被切成饃片放進了烤箱,我也想起了小時候烤饃片的經歷。對於住在北方農村的孩

原创 被監視的我們

我的擔憂不是因爲我們進入了一個被監視的社會,而是我們進入了一個人類行爲被如此精確預測的社會,並且我們將要因此而懲罰人類,我們降低了人類自由的意志,以及人類的個體特徵,而這些遠比被監視更加危險。《大數據時代》作者 英國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