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在我看來,影響力就類似於強關係和弱關係的合集:強關係就是平常跟我們接觸比較頻繁的人,比如父母、朋友、同事等;弱關係就是接觸頻率很少、甚至只有一兩面之緣的人,比如其它部門的同事、知識付費課堂上遇到的同學。如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自然就是從強關係

原创 大多數人都做不到「深度聆聽」

我記得以前在王爍老師的《在耶魯精進》一書裏看到過一個例子,說他自己一開始跟別人聊天時,表面上是在認真聽別人說話,其實腦子裏一直在快速思考,以便在對方說完的時候能立刻接上。後來他才意識到這樣的方式並不是真正在「聆聽別人」,而是在滿足「表達自己

原创 承認自己的無知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裏,有這麼一段話:如果學生不肯發問,不肯暴露自己的無知,不肯讓老師知道他真正的程度,那麼絕對學不到東西,也就不能有長進。而且僞裝實非長久之計,總有被拆穿的一天。承認自己的無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梭羅曾說:「如果我們時

原创 建立人脈最簡單的方式:誇獎別人

這個星期開始上一稼老師的女性個人成長訓練營,開營的第一課作業,就被要求去誇獎別的同學寫的筆記,而且還不能少於100字。這可讓我犯了難:從小我接受的就是打擊式的教育,我媽的教育理念就是「時不時需要念一下緊箍咒」,防止我驕傲。這幾年工作上也遇到

原创 自我成長這條路,沒有捷徑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本書早就有耳聞,但是一直都沒看過,一是因爲覺得書名太雞湯、沒有想打開的慾望;二是因爲覺得不就是在說「7個習慣」嗎?那我只要知道是哪7個習慣就行了,沒必要看書了呀。其實這種想法正是犯了一稼老師所說的「妄想一遍就全學會

原创 妄想一遍就學會,纔是對學習最大的誤解

今天聽一稼老師說關於「學習力」話題,說大多數人對於學習最大的誤解,就是妄想一遍就能學會。而且還是妄想只「聽」一遍或者「看」一遍就能學會,從來都沒有親自動手「做」一遍。我對這句話的感觸特別深,不僅是因爲在前幾個月的ACCA考試中自己親身體驗到

原创 你的努力,不會白費

前段時間我陷入過一陣小小的「困惑」中,這種困惑主要是來自於周圍的人有一套生活方式,我自己有另一套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能用對錯來評判,只能說合不合適。我當然覺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合適的,但偶爾也會想:我所相信的生活方式,真

原创 請100%對自己負責

前幾天聽了《美好人生運營指南》一書作者一稼的公開課,其中有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這句話就是「100%負責」。一稼說,爲什麼有些女性的路越走越窄,而另外一些女性的路卻越走越寬?這個社會對於女性的確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平等,比如職場和家庭的平

原创 現代人的心理問題,大多來自於現狀不符合預期

今天看到關於「後悔」的一篇文章,把後悔歸類於「對於現狀的不滿意」:當事人認爲如果當初做了另一種選擇,就會有更好的「現在」,尤其是在發現自己原本是有機會能改正選擇的情況下。比如早上出門前突然找不到重要會議的文件,爲了找文件耽擱了五分鐘,結果就

原创 我們是否在管中窺豹而不自知?

這幾天周杰倫超話打榜的事情很火,就連我的朋友圈裏,都有不少人老粉絲戲稱「被迫開始營業」。不過今天,我想說點除了情懷和流量之外的事情。這件事情最開始的導火索,是有人問「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爲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從事實上來講,周杰倫的微博

原创 人生無非就是在不斷地做選擇

最近迷上了《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在一衆新劇中,這部劇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因爲節奏快、支線多、臺詞稱呼拗口,稍不留神就跟不上劇情,我的幾個朋友在看了開頭之後,紛紛都放棄了。不過我個人還是挺喜歡這部劇的,因爲它把「人生選擇」這個主題展現地淋

原创 超越自卑,才能變得更真實

我曾經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自卑到什麼程度呢?我還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當時班主任批評幾個同學總是遲到,被批評了還嬉皮笑臉不改正,就拿我做例子說:「換成是某某同學(我的名字),要是知道自己遲到了,不用我開口,自己肯定就開始掉眼淚了!」這句話是

原创 ACCA APM (P5) 通關攻略

昨天寫了ACCA的的脫坑小結(ACCA考試脫坑經驗總結),今天以APM (P5) 爲例,來說說具體的複習方法。APM這門考試不僅對我們難,對Native English Speaker來說也難。我曾經在論壇上看到一個老外考生,說他連考了6次

原创 ACCA考試脫坑經驗總結

隨着這週一APM的成績出爐,終於正式出了A考的坑。從第一門課算起,一邊全職工作一邊考試,通過14門考試前後整整花了7年。不算是什麼驕人的戰績,但至少對於自己當初的選擇有了交代,也是爲自己未來的職場發展拓寬了一條路。所以這篇總結,是從一個無專

原创 我的2019年第二季度階段性反思

目標完成情況分析:第二季度完成度比較好的目標是ACCA、研究生學習、閱讀和穿搭學習這4項。前2項是因爲掌握了合適的學習方法(參考文章:來自北大學霸的「快慢複習法」),後2項則是因爲一開始沒有給予很高的優先級,所以預期值比較低,稍微多做一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