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孩子,你慢慢來

  喜歡這句來自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當今社會,講的都是速度,效率,我們被整個節奏帶動得停不下來,慢不下來。迴歸到孩子的成長,我們卻也慢不下來了。焦慮的我們也將這種快、這種急帶給孩子,可不知這樣的快和急讓我們失去了多少孩子成長和探索的

原创 用事實告訴你懲罰帶來30年後的結果

  這個現實案例可能有些殘酷,但又是一個事實,用別人的殘酷來告誡自己不要犯這樣的錯,雖然對現實中的人更殘酷,但是卻是這個現實最大的價值。  我家裏請了一位阿姨,只有每天晚上來做飯,阿姨非常認真,非常仔細,所以我們也一直把她當家人,她也把我當

原创 介紹一位中國正面管教資深導師甄穎(Elly)

2019年2月相約古城西安甄  穎(Elly Zhen Ying) 資深美國正面管教導師 英國商業心理學會(ABP)會員《孩子:挑戰》、《教室裏的心理學》等9本書的作者/譯者 正面管教中國家長/學校/講師強化班課堂教材編寫者 首位在美國PD

原创 老大說,你們都愛妹妹/弟弟多一些

  作爲一個還算上進的二孩媽,從懷上老二的那天起,擔心最多的就是老大心裏會因爲老二的出生而減少對他的愛,擔心老大會認爲我們不公平,擔心老大會因爲老二的可愛而心生恨意.....  以至於自己天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事實是這種擔心並沒有因爲我們

原创 爸爸的心承受不起女兒的傷

  爸爸與女兒的關係在人們的心中都是柔情的。有的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永遠貼着那顆俠骨的心。有的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永遠讓當媽的吃醋着。現實中的爸爸們其實也在找着棉襖的溫暖,也在找着情人的感覺。可是當一個硬漢面對面前的天使,有時真不知

原创 兒子同學毀壞了他的東西,是讓賠還是不讓呢?

  正在上班的我,接到兒子打過來電話:“媽媽,***同學前兩天把他的跳繩弄壞了,答應給他賠償一個,可現在說不給賠了,說是需要讓你給他媽媽說一下,他媽媽纔給買。”我心裏想,不就一個跳繩嘛,不賠就算了,回頭再買一個不就完了嗎?因爲在辦公室,我就

原创 看看你的孩子,他身上有你的影子

現在人們都經常說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家長啥樣孩子就啥樣”特別是這個時代,爲人父母們更是在現實生活中解讀着這句話。我有兩個孩子,生活中天天都經歷着比別人多的成長,經歷着比別人多的挑戰,經歷着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點點滴滴,

原创 有感於龍應臺的《目送》--跨越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

趕着深秋離開的腳步,讀完了龍應臺的人生三書與《天長地久》這四本書,而這本《目送》是最後讀完。也許是因爲他的書名沒有其他幾本有吸引力,也許是因爲我是一個傷離別的人,不太能有很強的內心面對人生的各種離別,各種目送。也許是自己的不成熟,怕讀不懂作

原创 家有老二之“夏天的棉襖,冬天的冰棍”

  人人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我們家的小棉襖叫單小妖,不管是同事還是朋友,一聽說我家老二是閨女,一個個“嘖嘖”的羨慕。“多好啊,多了一個小棉襖”。“女孩真好,懂得體貼人”......  在一聲聲的稱讚聲中,我飄飄然了,暢想着甜蜜、

原创 FBI談判專家談判中的“正面管教”

  美國FBI前國際人質危機談判專家,世界著名的談判專家和實踐者克里斯.沃斯寫了一本書叫《掌控談話》,我最近在樊登讀書會上聽樊登老師講這本書,聽了四遍,怎麼聽都覺得裏面和《正面管教》中的工具和方法那麼貼近。聽着聽着就想到這和正面管教某個工具

原创 倘不問,真的即爲偷嗎?當幼兒園的小朋友被被冠上“小偷”的罪名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弟子規》中教誨:用人物,需明求,倘不問,即爲偷。所以如果小孩子未經允許拿了別人的東西,一不小心會被冠以“偷”的名。在現實中這種事情也確實存在。  一個外地的朋友,微信向我描述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她的小孩

原创 面對玩遊戲的兒子,我差點回到解放前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週末老公有事,我一個人帶兩孩子去了商場。在這裏,吃喝玩樂一應俱全,所以孩子們都很喜歡。老二在眼花繚亂的商場裏不停地這看看,哪看看,有音樂的地方馬上來一段集健美操、老年操以及小動物的各種動物爲一體的無名舞。引

原创 跨代兒女那份沉甸甸愛---有感於龍應臺給美君的信《天長地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九九重陽節的這天我讀完了龍應臺的給美君的信《天長地久》這本書。有點拖延的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就在昨天,利用每分每秒看完了這部跨代凝視的生命讀本。也許有感於昨天一年一度的敬老節九九重陽,也許有感於母親因老公

原创 當老師在班級羣通報了自己的孩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一直認爲對孩子的成績要求不高,對他的學習要求比較寬鬆,一直在差不多的標準裏,一直告訴孩子,對你的要求就是不要讓老師找我們去學校,你的名子不要出現在班級微信羣的通報裏。  兩年了,一直相安無事。直到三年級

原创 家有多子女之兄妹相愛篇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因家有二寶,所以我曾寫過好幾次關於二寶的話題,《在生活中解讀多子女的愛與爭鬥》、《一個滑板車引發的兄妹之爭》等。對於一個二寶媽,痛並快樂着,累並幸福着。我們的生活裏有苟且、有焦慮、有無助,有脆弱。但同樣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