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陪伴和物質

陪伴是心靈上的慰藉,當我們獨自一人感到孤獨時,如果有人在身邊陪伴心裏感到莫大的安慰。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如果有人陪伴在身旁,心靈感到擁有支持的力量。當我們與親人離別時如果有人陪伴在身邊,心裏感到釋懷的安慰。當我們成功時如果陪伴,分享我們成功的

原创 向大李村嚴控抗毒防疫工作的志願者和愛心人士表示衷心的讚揚

文/李軍峯昨天在大李村治安微信羣裏李家慶書記發信息說“大李村有長年外出打工的父老鄉親,把你們務工的地點,年前返鄉的具體時間,及聯繫建議方式告訴他。”嚴控抗毒第一個14天已經過去了,現在疫情仍然比較嚴峻,大李村周邊村莊有個別人已經傳染上病毒,

原创 熱烈慶祝曾學明生日快樂!

今天是陰曆十月二十,天空晴朗,陽光明媚,拿起手機看到微信農民工羣裏,生日祝福!生日紅包,熱鬧非凡。我順藤摸瓜,查找快樂的原因,原來是農民工羣主曾學明生日誕辰。曾學明羣主爲了建羣不辭辛苦,農民工的兄弟姐妹們聚集在羣裏,彼此傳遞着信息,暢快地溝

原创 爲什麼有的人進微信羣從來不說一句話,紅包也不搶,是什麼心裏?

在微信羣裏不說一句話,不搶紅包的人在羣裏人們統稱爲潛水的人,有兩種類型的人,第一種類型 他們工作比較忙,他們認爲在微信羣裏聊天或者搶發紅包是一種無聊的遊戲,沒有時間玩。第二種類型是他們內心比較自卑,不知道與羣裏人聊什麼話題,不知道怎麼和羣裏

原创 21天寫作打卡金句分享(三)

1  永遠都不要爲了目的而忘了初衷。就像給風命名的,不是它要去的方向,而是它來時的方向。2  “認知飛輪”由感知 、認知、決策以及行動這四個節點構成:在感知環節,你像個情報員,獲取外部信息,所以你需要很敏感;在認知環節,你像個分析師,你需要

原创 21天寫作打卡羣金句分享(二)

1  人生不是準備一場完美的晚宴,而是一場試錯。我們造車,應該採用敢於試錯的精益創業模式,避免先入爲主的火箭發射模式。2  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30歲的無奈,導致了40歲的無爲40歲的無爲,奠定了50歲的失敗50歲的失敗,釀造了

原创 哲理小故事

以前有一個刀客屌絲,品行不端,口出狂言,到處亂殺無辜,污衊好人。 一天,寺廟方丈碰到這個刀客屌絲,上前就說:施主我看你很像一尊佛,不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位刀客屌絲微微一笑,對方丈說:你看我像佛,我怎麼看你怎麼像一坨狗屎呢,說完話拿着大刀

原创 《四十纔是青春》——蔣坤元創業燃燒激情的根源

看完《四十纔是青春》讓我對蔣老師有一個深一層次的瞭解,感覺蔣老師內心深處有一種可貴的品質:不甘示弱,自強不息與心胸開闊的視野。1  摩托車打不着火的啓發在2002年冬天的一個早晨,蔣老師打算去上班,摩托車啓動不起來,摩托車腳柄碰到蔣老師的腳

原创 《沉到河底就能採到珍珠》——閱讀時好像在聽智者講解

《沉到河底就能採到珍珠》感覺它是一本貼近身邊的勵志成功學類叢書。文章的標題對於蔣老師的奮鬥歷程很是恰當貼切,沉:代表蔣老師流血流汗地拼搏奮鬥。珍珠是一種稀有的尊貴裝飾品,象徵着人的智慧,財富,引用書裏面一句話“時間它給勤奮者一串串果實,時間

原创 完不成大目標,先完成力所能及的小目標

昨天把簡書《憶童年》系列文章整理了一下,建立一本簡書電子書,曾聽人說:完不成大目標可以先完成小目標,賺不到大錢可以先賺小錢,賺不到小錢賺閱歷也是一種收穫。現在還不能成爲作家,也沒有出一本紙質版本書的能力,就把憶童年系列文章整理成冊成爲連載,

原创 傍晚時分

文/李軍峯吃過晚飯走在湖心村的馬路上,這時路上的人很少,大多數的人們都在忙着吃飯,路上只有三三兩兩的行人,有的在樹下乘涼,有的在路上散步行走,還有的站在橋頭上瞭望着四周的景色。小河裏的河水被植物雜草污染了,水色變得綠色渾濁,河水水面上漂浮着

原创 你遇到的困難真的很難嗎,如果自己還能起來,拍拍手繼續前行

文/李軍峯在工地上班空閒時間是有的,有空閒的時間是不錯,就是周圍的噪聲浸染比較嚴重。寫文,是很難寫下去,看書別人不打擾還好,如果在同一宿舍裏,同事有人問你一個問題,或者找你說話,這無形當中不僅佔用你的時間,還打擾你的思考。看書能看進去嗎,很

原创 21天寫作打卡羣金句分享(一)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一 1  作爲一個成年人,首先應該學會自我調節,健兒自我提升,而不是腦袋空空地肆意散步你任性的壞情緒。 2  無所信其號令,故寓以捕蟬耳。 3  學習真是容不得半點馬虎來的,暫時的偷懶,會未來只會付出更多。 4  人類是學

原创 機器人來臨,如果我們不夠努力不但會被替代,還會像韭菜一樣採割

文/李軍峯圖片來自網絡識別先知先覺領導者,後知後覺跟隨者,不知不覺消費者。本來我以爲這是勵志演講口號,殊不知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昨天下午吃過晚飯,在湖心村散步,心想小池塘裏面的荷花該長蓮籽了,聽朋友說喝蓮籽茶可以去火消炎,在電視上經常聽人說

原创 沒有主見的寓言——農夫遇見四人的位置和觀點

文/李軍峯圖片來自網絡以前有一個農夫,一天農夫牽着驢子和老婆一起趕集,走一段路遇見一人,這人對農夫夫婦兩人說,你們兩人真傻,有驢子不騎,牽着驢子兩人走在崎嶇的山路趕集,農夫停下來,農夫和老婆一起騎在驢背上趕集。走一段路遇一人,這人對農夫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