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9-01-28 1910年南洋勸業會上瑞安人與事

■張小宇 宋維遠  來源:2013年12月9日《瑞安日報》        百多年前,地處偏僻的東南海隅小邑瑞安縣居然在我國首次舉辦的國際性盛大博覽會——南洋勸業會的600百多位審查官中佔有三席;在近兩千項獎項(四等以上)中佔有三項(溫州府有

原创 2019-01-22 俞樾與瑞安孫家 作者 張小宇

     在杭州西湖孤山腳下、樓外樓菜館(及西泠印社)西側,有一幢二層三開間的俞樓,它是晚清名家俞樾的故居。俞樓隱藏於高大樹叢中,很不起眼,與寬敞、張揚的樓外樓菜館相比顯得尤爲寒酸。其實,在歷史上,先有俞樓,後有樓外樓菜館。據說,“樓外樓”

原创 2018-12-24民國時期溫州旅杭同鄉會 會址名稱考略 作者張小宇

     溫州旅杭同鄉會(以下簡稱同鄉會)會址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分別有新市場、恵興路、花市街、教仁街等名稱,他們之間有何區別與聯繫,爲此,筆者特地踏勘同鄉會舊址。  按照民國十年(1922)《同鄉會會館地契》,會館界至(四界):東爲濮

原创 2018-12-19 姚琮與海峽兩岸溫州同鄉會 作者張小宇

        姚琮(1889~1977),名崇桂,字味辛,是瑞安縣南區來安鄉上金村(今瑞安市馬嶼鎮上京)人。少年時,他先後進吳堡寶蓮寺私塾、江上養正學堂讀書,深得虞廷愷先生的器重,後進瑞安城關孫詒讓中學學習,聰明好學,頗得老師青睞。十八歲

原创 2018-11-17俞樾與瑞安孫家 張小宇

2015-10-28 原載於《瑞安日報》  在杭州西湖孤山腳下、樓外樓菜館(及西泠印社)西側,有一幢二層三開間的俞樓,它是晚清名家俞樾的故居。俞樓隱藏於高大樹叢中,很不起眼,與寬敞、張揚的樓外樓菜館相比顯得尤爲寒酸。其實,在歷史上,先有俞

原创 2018-11-09 陳黻宸和浙江諮議局 張小宇

  陳黻宸(1859—1917),字介石,瑞安人,與陳虯、宋恕被尊稱爲“東甌三先生”,系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學家、政治家,浙江省諮議局首屆議長,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會衆議員。學養深厚,經、史、諸學無所不究;終身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  清末民初

原创 2018-11-1 也談瑞安務農支會 張小宇

圖片發自簡書App         近期,筆者爲收集晚清瑞安務農支會史料,查閱了上海《農學報》、《時務報》、澳門的《知新報》及《清末浙江的“瑞安務農會”》( 洪震寰1985年)《孫衣言孫詒讓父子年譜》(周立人 徐和雍編,上海社會科

原创 2018-10-29瑞安先賢-----農學家許璇 作者 張小宇 林堅強

說起許璇,現在知道的人恐怕很少,作爲溫州老鄉,知道他的人也不是很多。他歷任北京農業大學校長,北平大學農學院院長,浙江大學農學院院長,最早提出“融學術教育與農村事業於一爐”的辦學方針;他從事農業教育二十餘年,著有《農業經濟學》《糧食問題》等專

原创 喝茶 瑞安日報2018.18.24 張小宇

http://m.rarb.cn/News/show.aspx?contentId=91551&from=singlemessage

原创 2018.10.24 瑞安日報《喝茶》 張小宇

圖片發自簡書App

原创 2018-10-20 瑞安學前林(1): “溫州日文譯學之興,文潛實爲先導人物” 張小宇

2016年12月26日 《瑞安日報》  林文潛(1878—1903),字左髓(州髓、周髓、洲髓),又名政友,瑞安學前林宅人士。瑞安學計館學生,曾就學於杭州東文學校,參加編輯《譯林》,編著《寄學速成法》,翻譯《論邦國與人民之自助》等。遊學南洋

原创 2018-10-20 瑞安學前林(2)林大同與旅杭溫州同鄉會 張小宇

        林大同(1880-1936),字同莊,瑞安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入上海南洋公學。宣統元年(1909)畢業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土木工程科歸國,在浙江鐵路公司任工程師。1925年,浙江巡按使屈映光組織浙江省水利委員會,大同

原创 2018-10-20 孫鏘鳴與蘇州紫陽書院 張小宇

原創 2018-02-09    溫州讀書報          今年是孫鏘鳴誕辰200週年,11月下旬,瑞安市舉行了隆重紀念大會。孫鏘鳴從同治四年(1865)釐定蘇州的《正誼書院規條》開始至逝世,“四十年間所掌書院,其大者五:曰姑蘇之正誼,

原创 2018-10-19宋恕與海寧書院 張小宇

       宋恕(1862-1910),字燕生,浙江省平陽縣人,後移居瑞安,近代啓蒙思想家,光緒十三年(1887)開始,隨岳父孫鏘鳴襄校課卷於鐘山書院(南京)、龍門書院(上海)等,光緒廿二年(1896)正月至光緒廿四年(1898)年底,宋

原创 2018-10-19宋恕與求是書院 張小宇

        光緒二十七年(1901)五月二十八日,宋恕在《致孫季穆書》書信中記載“是日爲進求是書院之第一日——五月十九日也”。孫季穆是宋恕的妻子,這封書信是向家人報平安的信,《宋恕集》刊登了此信的全文。宋恕受聘爲求是書院中學(與“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