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的Linux系統九陰真經

在今天,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科技技術也日新月異,各種編程技術也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尖來了。各種創業公司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特別是針對服務行業,新型互聯網服務行業,共享經濟等概念的公司,越來越多。有一些公司也做到了行業巨頭,甚至做到了獨角巨獸一

原创 三星搶先華爲發佈“打孔屏”手機

本以爲華爲會率先發布首款“挖孔屏”,但三星還是自家搶了先。12月3日晚間,三星官方宣佈:“未來先行,12月10日一起眼見爲實 ​​​ ​​​​”。這將是全球首款“打孔屏”手機。 三星搶先華爲發佈“打孔屏”手機三星搶先華爲發佈“打孔屏”手機

原创 人工智能時代員工如何證明其IT工作價值

機器人可以取代你的工作嗎?你能幫助機器人完成它的工作嗎?如果你正在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今後將如何發展,那麼應該詢問自己這些問題了。人工智能時代員工如何證明其IT工作價值人工智能時代員工如何證明其IT工作價值 機器人可以取代你的工作嗎?你能

原创 三星手機即將獲得完整的Linux發行版支持

三星手機即將獲得完整的Linux發行版支持三星手機即將獲得完整的Linux發行版支持去年三星推出了DeX模式,只要購買指定手機底座,就可以將手機鏈接到屏幕上並進入桌面模式。 之前的DeX桌面模式依然是傳統的Android桌面,定製UI,可以

原创 GDPR給安全的影響

違反GDPR的代價過於巨大,因而你不得不爲那些預料不到的後果考慮,而且因爲無法使用Whois數據,無形中也擴大了威脅界面。因爲GDPR的存在,可供******的威脅界面顯著增長,不是增加了一點點,而是翻了個數量級。微不足道的善意之舉都有可能

原创 開源軟件和開源模式面臨的生存危機

開源模式可能正面臨一場危機。越來越多的開源軟件和平臺被大型雲計算服務商融入自家的雲服務體系,並以此獲利頗豐,但並不支付費用,也沒有對開源社區做出相應的回饋。而實際上,大部分開源軟件都是付費開發的,這筆錢誰來出?開源軟件和開源模式可能正面臨着

原创 一個本科學生對Linux的認知

我是一名大三的普通一本大學的軟件工程的一名學生,學校開設了一些關於系統開發的課程,紙上得來終覺淺,學校的課程課時較短,想要在56個課時之內學會一些公司需要的技能,無疑是紙上談兵,一門語言的學習,需要的是你在學習中不斷實驗,不斷的去學習,不斷

原创 開源軟件會被雲殺死嗎 ?

開源、閉源軟件、雲計算......開源使用效果最好的地方是軟件基礎設施,而不是應用軟件項目。如果雲計算公司成爲軟件的基礎設施提供商,它們的市場控制力可能讓它們得以接管開源項目,並以低於銷售開源服務的公司的價格銷售這些軟件服務。若真如此,開源

原创 服務器虛擬化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在哪裏?

服務器虛擬化能夠幫助對抗服務器消耗過多資源、更好地利用計算機能力、控制能源費用、以及提供數據中心敏捷性和靈活性。服務器虛擬化能夠幫助對抗服務器消耗過多資源、更好地利用計算機能力、控制能源費用、以及提供數據中心敏捷性和靈活性。 有這樣一些技術

原创 IT行業——Linux

現在是21世紀,是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的一個時代,IT行業已經成爲現在的一個非常熱門的一個行業,許許多多的人都想要往IT方面發展,找IT方面相關的一個工作。因此,現在也出現了很多IT培訓機構,比如培訓Linux的、培訓Cisco的、培訓華爲的、

原创 SRE的含義及與 DevOps 如何關聯?

雖然站點可靠性工程師(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 SRE)角色在近幾年變得流行起來,但是很多人 —— 甚至是軟件行業裏的 —— 還不知道 SRE 是什麼或者 SRE 都幹些什麼。爲了搞清楚這些問題,這篇文章解釋了 S

原创 i3 窗口管理器使 Linux 更美好

Linux(和一般的開源軟件)最美好的一點是自由 —— 可以在不同的替代方案中進行選擇以滿足我們的需求。我使用 Linux 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我從來沒有對可選用的桌面環境完全滿意過。直到去年,Xfce 還是我認爲在功能和性能之間的平和最接近

原创 Linux系統的命令應該如何記?

如果你問我,學習掌握Linux最快的方式是什麼?我認爲是背Linux常用命令,因爲你在服務器上面操作的時候,無論你想做什麼,都是在使用命令。比如:當服務器的應用有問題的時候,你想查看日誌使用cat或者tail –f;比如你需要批量替換一個文

原创 Gradle 5.0發佈

Java開發人員現在可以使用JDK 11運行Gradle構建。流行的開源構建自動化工具(Gradle 5.0)的最新里程碑版本還附帶了一個可用於生產的Kotlin DSL、依賴版本校準和任務超時,以及長列表增強功能和升級。在這個版本中,真正

原创 代碼註釋更加和諧好不好?

今年 10 月,Linux 開始推行新的行爲準則(Code of Conduct),旨在讓代碼註釋變得“更具包容性”。雖然有不少人表示了支持,但也有批評者對此毫不熱衷。今天,來自英特爾的 Jarkko Sakkinen 決定將之付諸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