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0.10.30在意的人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發朋友圈狀態時,身邊總有二三好友,他們喜歡給你點贊,熱衷於在你的評論區搶沙發,或者圍觀過後故意留下同款評論。在評論區,有一搭沒一搭的和你閒聊下去,分享着平凡生活裏糟糕糗事,彼此卻不覺得尷尬。這些朋友間可愛的行爲,常常讓

原创 2020.10.31享受生活

特別喜歡那種,可以心安理得什麼事都不做的時刻。比如說出遠門坐大巴的時候,什麼事都做不了,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發呆了。剛好沿路的風景也還行,可以聽會兒歌。以前沒有覺得這種時間舒適。畢業工作之後有種時間永遠不夠用的錯覺,暈頭轉向,偶爾週末也沒有多少

原创 2020.10.29討好型人格

因爲討好型人格受過的委屈自己的話,可能最大的煩惱就是不太懂得拒絕別人吧。有些時候拒絕別人,怕別人不開心。哪怕真的有事,也怕對方以爲自己在找藉口。不想去做的事被人多說幾句就去做了。之後會後悔爲什麼要答應。會太過於顧忌別人感受,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原创 2020.10.28珍惜

我們大多數的痛苦,都來自於對別人的失望。而失望的源頭又是指望,指望的本質,是對別人的要求與控制。比如,指望別人對你好、指望別人溫暖你、指望別人幫助你,在很多情況下,都會給你帶來失望。成熟的人,最應該失去的,是對別人的指望。這不是消極的、感傷

原创 2020-10-27借錢

有人感嘆:人只有在窘迫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人情冷暖。而借錢既是考驗人情,其實也是對自己實力的檢驗。如果自己實力過硬,就不害怕沒有人會幫忙,終有一天你會擺脫困難。如果自己不求上進,即使別人幫了,也還是無法立馬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提高自己

原创 2020.10.25不要低估與任何人的關係

《山河故人》裏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人生旅途中,滿懷期待,卻時常落空,滿心歡喜,卻時常失望。太高估與他人的關係,其實是一場災難。人到一定年齡,要學會爲自己撐傘。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也不必把太多人請

原创 2020.10.26分水嶺

25歲會是人生的一道很重要的坎,人對時間的概念突然變得清晰,彷彿有根鞭子在後面追趕,越努力越焦慮。我們就像時間豢養的士兵,時機一到,不管你是否有陷陣殺敵的能力,都得奔向硝煙滾滾的戰場,和生活一較高下。有人不願長大,沉睡在自己編造的夢裏;有人

原创 2020.10.24人間值得

2020年,或許是所有人最沒有安全感的一年。喜歡的餐廳說沒就沒了;想見的人也不能輕易見到了;往日習以爲常的很多事情,如今似乎都變得無比珍貴。這一年,太多的情緒包圍着我們,緊張、恐慌、掙扎、無奈如影隨形,這場疫情帶來的陰影,在每個人心裏或多或

原创 2020.10.23加油鴨

沒關係的。大部分人都跟我們一樣,沒什麼退路。都一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以爲很堅強,其實沒什麼人支撐着你。在做選擇的時候都猶豫,面對棘手的事情都逃避。害怕別離,對未知的將來都惴惴不安。都有羨慕的生活,都有想見卻不能見的人。壞情緒到來的時候也

原创 2020.10.20活在當下

一個小建議:不要總是看着太遠的事情。未來肯定是不確定的,對未來沒有安全感是正常不過的事。人生有很多個岔道口,踏出去一步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所以焦慮的時候就不要去想。做好近期的事情,讓自己忙一點,忙到腳後跟打後腦勺的那種,累到倒

原创 2020.10.21別太卑微了

看過一段話:一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在忙;兩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沒電;三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不在;四次不回我消息,我當你死了。再好的關係,也經不起一而再,再而三地敷衍。親密關係中所有的漸行漸遠,都是來自一次次的失望。作家張皓宸說:“當他不喜歡

原创 2020.10.22在乎

提醒別人說“你這麼做纔是在乎我”是沒啥用的。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你想想看,你在乎一個人的時候,你知道什麼行爲是在乎,知道什麼樣是喜歡和愛,知道什麼樣是好的友情。你經歷過的事多少對方也是經歷過的,大家沒什麼不同。所以你知道的事對方肯定也知道啊

原创 2020.10.19愛情和友情不存在“沒有條件”一說

你在越變越壞的同時要求他愛這樣的你,這是不切實際的。不存在無條件的包容。我努力靠近你的同時希望你也在靠近我。我接受你的負能量,當然也希望不開心的時候我也有人安慰。“我就是這樣的人”。“因爲跟你熟了所以我只對你展示最壞的一面”。這種話是最不講

原创 2020.10.18自欺欺人罷了

“重新開始”其實是一種錯覺。做過的事,說過的話,還有以前某個時候做出的選擇等等,都是既定的一部分,沒有重新再選擇一次的機會。但其實你自己心裏清楚的。而在某個時候告訴自己說,過了今天一切翻篇啦,重新開始。實際上是給自己一種忘掉不開心和難過的暗

原创 2020.10.17內向的人

常聽到有人說,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社交太少、不善言談,終究成不了大事。但隨着年齡越大越發覺得,內向的人,往往都是深藏不露。年少時,總認爲一個人喫飯,獨自去圖書館的人可憐。如今漸漸懂得,那些獨來獨往之人,其實都是深知心中所需。旁人眼裏的“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