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雙11太湖三山島探祕(一)

三山島是太湖中的一個小島,是太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她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景,而且還有距今一萬餘年被稱爲“三山文化”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及哺乳類動物化石遺存等歷史文物,令人神往,吸引了江浙滬等各地遊客前來度假遊覽。三山島我曾去過好多次,給我留下美

原创 雙11太湖三山島探祕(二)

本來先去古溶洞的,帶隊的盧亮老師考慮到有些羣友年紀較大,他臨時決定,上午體力充沛先去爬行山,看“四世同堂石”、“板壁峯”等景點。沿着環島柏油馬路向西南行,不是旅遊季節遊客不多,兩旁的柳樹依然是鬱鬱蔥蔥,假如沒有池塘裏枯萎的荷葉,以爲還是春天

原创 處理手機照片

經常外出瞎兜,手機裏儲存了幾千張照片。以前的華爲手機滿一千多張,與電腦無線連接,其本上半個多小時搞定,可以全部轉存到電腦裏去。去年買的小米手機,試着無線連接,一千多張照片轉存,轉存了一夜也沒有完成,真是急剎人。想到有一種能直接插在手機上的U

原创 秋高氣爽來臨湖(四)

在某農家樂喫好飯,我們往“裏尺橋”方向走去。跨過馬路漫步在乾淨整潔的村莊裏,沿着河岸前行,一家家別緻的農家小院,在午後的秋陽照耀下,顯得格外的祥和和寧靜。前面仿古石拱小橋岸邊,水缸裏盛開着一朵紅色的蓮花,她宛如少女般亭亭玉立。眼前的荷花豔、

原创 秋高氣爽來臨湖(三)

見到了到庵橋和牛橋,華老師想在附近找老宅參觀,她在網上查了一下,有幾座老宅,可惜找了半天找不到門牌號。我帶着他們先去看了福慶橋。向南到底右拐熟門熟路來到福慶橋,只見兩岸石駁岸線條柔和,石埠頭千姿百態,別具水鄉韻味,蘇東班輪船在此設碼頭。東側

原创 秋高氣爽來臨湖(五)

也來不及細品靈湖,我們來到了太湖邊的一個小村,橫涇街道新路村石路浜。那裏不僅是魚米之鄉,還深藏着清朝後期的古建築,承德堂花廳。承德堂花廳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2009年公佈爲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我曾去過好多次,花廳面闊三間,內四界前軒後

原创 秋高氣爽來臨湖(二)

沾着稻穀香我們踏上了訪古橋的路。臨湖的古橋我曾探訪過,其中寫有“裏尺橋”的一文,在《姑蘇晚報》上發表過。沿着臨湖路右拐進入了塘橋路,來到了靈湖村塘橋自然村上。塘橋村上有一座古橋叫善橋,是蘇州市第三批文保單位。來到橋邊,羣友們急着尋找文保碑,

原创 看望老同學蔣坤元

老同學蔣坤元從7月28日生病住院後,因爲疫情醫院管理得很嚴,一直不能前去看望他,心裏常常掛念。老同學有兩本書要出版,要他本人簽名。幫他負責編輯的小隱老師,聯繫我能否去醫院見老同學,我答應小隱老師只能試試。前幾天老同學打電話給我,他告訴我差點

原创 光福行(六)

下街18號的磚雕門樓上有“萬福攸同”四個字,是聚集萬福的意思。朋友潘老師知道我去參觀後,他微信留言:我也是九月十九去光福銅觀音寺進香的,你們去了下街18號凌宅,我在裏面樓上住了三十年。裏面真正的墨泉井你們進去看了嗎?往西隔壁是申貴生家後代申

原创 秋高氣爽來臨湖(一)

近日秋高氣爽正是出門賞秋的好時節。登高訪古的幾位羣友,想來我廠附近的臨湖鄉下聞稻香,順便到渡村老街走走。我答應他們帶隊一起參加,約好11月1日(星期一)上午9點到我廠裏集中。我讓沒車的羣友,坐四號地鐵到木裏站出來去接。那天早上,開車去木裏站

原创 光福行(五)

離開下崦湖,我們往光福老街出發。遠處龜山上的光福塔似乎在向我們招手,把車停在銅觀音寺前。沿着石級下去,首入眼簾的一座精緻的四柱石牌坊,在牌坊上面的額上有“銅觀音寺”四個字,旁邊的豎柱上有一副對聯,充滿着古色古香的味道。據《光福志》記載,宋康

原创 光福行(三)

左拐來到了寶泉路,公路邊有一塊巨石,上面刻着碩大的三個字:七寶泉。跟着華老師上鄧尉山,山旁有一家生產純淨水的工廠,華老師說:“這是用七寶泉的泉水生產的。”踏着碎石小山路向上,耳邊傳來了清翠的鳥聲,身旁是滿山片野的樹鬱鬱蔥蔥,彷彿來到了原始森

原创 光福行(四)

中午,大部分羣友去喫藏書羊肉。羊肉我也喜歡,可是自從生大病後,主治醫生關照儘量少喫,所以羊肉與我無緣,只能聞香味了。隔壁開着金陵鴨血粉絲湯店,一同前往的咖啡老師夫妻倆和做導遊的美女董老師沒有去喫羊肉,我們一起進了這家店。點了兩碗鴨血粉絲湯,

原创 光福行(一)

蘇州光福鎮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秋天光福賞桂與春天鄧尉探梅一樣,形成一個“花市”,成爲了蘇滬地區的傳統習俗。又到了一年丹桂飄香的季節,蘇州登高訪古羣組織去光福鎮窯上賞桂及訪古活動,我欣然報名參加,時間是10月24日(星期天)早上9點,集中地

原创 光福行(二)

離開黃石牌,跟着領隊車,行駛在以種植桂花聞名的窯上村,山村路有的窄,不時停下來,路旁有許多大人帶着小孩來賞桂花的,他們手持着丹桂,洋溢着笑臉。路過一醬品廠,有許多小孩在裏面參觀體驗,一陣陣醬香味從窗口鑽進來,真想進去參觀,回去寫一篇做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