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16天)

今天閱讀:“公卿之不講學也久矣。昔者衛武公⑤年九十而猶詔於國人曰:‘毋以老耄而棄予。’先生之年半於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於武公哉!”讓找聯想到我的工作,22年工作爲何難,究其原因:一是我們經理離開市場太久;二是部分經理以自己已經50

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15天)

學貴專,一重境界是專於事本身,二重境界是專於道。我們在職場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會面臨很多事,有人加班加點,結果是一地雞毛,有人按時下班,卻能井井有條。做事不專的人,做這事時想着哪事,結果都沒有做好沒有工作效率;專於事的人,做一件事情

原创 因爲知道所以行動

        我是44期誠意班31組的學員唐克銘,來自江蘇鹽城          首先感謝致良知教育研究院、感謝博仁老師讓我們有機會一起學習王陽明先生的《心學》、一起做一個致良知的踐行者,同時也感謝我們的班長、學委、組長等衆多老師每天在

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11天)

發熱一夜,默唸所有的苦難都是上天預設的劫難,此刻“正是修行時”。反思之前也憑興趣看經典,但結果什麼也沒有沉澱,究其原因一是沒有立志,沒有想通爲何而學;二是學了之後沒有思考、沒有踐行,正如文中所說:言之而聽之不審,猶不聽也;聽之而思之不慎,尤

原创 你的未來不應被原生家庭限制

        近幾年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很多,確實有很多的人未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重複着上一輩的人生,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活出自己的人生呢?昨天剛剛參加張萌高知團隊的燕妮老師的分享《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讓我們一起看一下

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10天)

立聖人之志,先要正諸先覺,先向身邊先覺的人學習,這二年我也參加了很多的學習平臺,大多數是爲私慾而建的平臺,開始是免費吸引,一週之後收費,所謂的引流、截流、轉化一條龍服務,最終讓人學不到東西;參加致良知學習平臺也是將信將疑的參加,但一進羣后看

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八天)

原文: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隨俗習非,而卒歸於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讀到此處心中感到一陣涼意,這個世人不就是說的我自己嗎?仔細想想自己的歷程,只求安穩的生活,沒有長遠的志向,結果是求安穩的生活卻

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5天)

今天重點學習責善,我們要幫助別人成長,指出別人不足就是責善,但責善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時機,要讓對方接受並願意改正;反之,不注意方式的責善反應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其實不顧他人的感受而指出別人的問題,其實是發揮了內心的優越感,是道德綁架,也是自己內

原创 承諾是一生應還的債———致愛人陳林紅的家書

      2022還剩10天即將過去,這幾天都在做一年的覆盤,不斷的叩問自己,即將過去的365天是過了365天,還是過了1天,又重複了364次,仔細想來,工作上虧對領導,家庭上更是無顏面對家人,生活上?好像沒有生活!      王陽明先生

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4天)

今天重點學習改進,陽明先生經典語錄之一就是:不二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關鍵是能及時改過,我們之所以沒有成長,是因爲我們沒有每天內省,定期覆盤,沒有發現自己的錯,或知道錯了又沒有下決定去改正,所以人生的進步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那麼每天都

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3天)

已立志爲君子,自當從事於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尚未篤也!既然立志做致良知的傳播者踐行者,必須付諸行動,勤於學習,今天5:30半準時起牀,聽老師的責善語音,深有感悟,老師在知行合一,感召我們新學員,我等更加努力學可,並付諸行動,我在前幾天學習

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2天)

讀聖賢書,立聖賢志,行聖賢路;路雖遠,行必至;我立志成爲致良知的傳播者和踐行者,19日當天喚醒20位好友加入致良知學習,我們公司文化是“知行果合一”,在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基礎上又加了一個果,知道,做到,還要給出結果,知而不行,不是真知

原创 致良知學習心得(第1天)

時間:2022年12月19日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八字箴言道出我們修心的基本原則志不立無以致千里,回顧五十年人過蹉跎歲月,之所以毫無建樹,是因爲沒有立志,沒有人生目標和方向,如同水上浮萍,漂到哪算到人,從今往後不再過腳踩西瓜皮的日子,潛心

原创 2019再見,2020我來了

翻開去年的今天寫的簡書,感慨良多,又有365個日子從我的指縫中悄悄地溜走,只剩下幾個數字算是給自己的紀念吧:一、挑戰簡書日更146天(因涉及所謂的敏感詞中斷,後停止寫作,現在看來感到自己有點可笑,把自己的選擇權交給了機器);二、四月某一天起

原创 領導的思維

領導的思路爲什麼看️比別人遠,一是身上承擔的責任;二是本身的修煉,因爲比別人看得遠才能成爲你的領導;一個領導遇到問題都會問三個爲什麼,這是非常利害的武器,任何一個下屬彙報時,領導連問三個爲什麼,都會原形畢露,你的思想會全部呈現在領導面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