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設計戰略工作坊的思考

設計戰略工作坊的思考框架:VISION(爲什麼)、ALIGNMENT(做什麼)、ANALYSIS(如何做)、ACTION(何時做)VISION  願景:爲什麼輸入:期望的路線圖;初步的財務預測;組織架構受衆:高級別執行人員;關鍵利益相關者和

原创 讀書筆記:培訓和外包、自建與購買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行業高速發展,具備優秀IT技能的人員供不應求,這樣的人需要兼具能力、態度和誠信的品質。行業的迅速增長也意味着IT人員已經習慣於穩定的速度上升——而他們往往在一個級別上停留的時間不夠長,不足以掌握這個級別所需要的技能,

原创 推薦序:使用GitOps實現Kubernetes的持續部署

十年前,我在一個大型的複雜項目中擔任項目經理。那時候,敏捷軟件開發方法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廣爲人知。整個軟件項目的開發週期分爲六個大的交付里程碑,我和團隊一起遵循從需求分析、軟件設計、本地開發、構建、測試、發佈、到部署、運維的全流程。然而與許多

原创 讀書筆記:工作量評估

準確地評估實現某種功能所需的軟件編寫工作量是一門藝術,但我們試圖通過敏捷實踐將其轉化爲一門科學。實施敏捷的方法有很多:即預測變化、分解工作以及保持業務與開發人員的密切合作。團隊經常使用虛構的指標,比如“故事點”來衡量並不斷提高衝刺的可預測性

原创 讀書筆記:數字化時代,軟件即未來

軟件簡史一家公司的首席信息官尋求實施某個新的解決方案時,他們通常會首先進行衆所周知的“構建或是購買”對比,以確定他們是應該購買一套現成的軟件,還是自己構建一個。有時公司決定構建,但這既困難又有風險,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會選擇購買供應商提

原创 讀書筆記:產品軟件開發

產品設計方式 第一,產品經理與設計師合作設計產品的高保真原型,這個原型只具備實現商業目標的最基本功能要求,以及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吸引力。只設計基本功能的產品可以把複雜度降到最低,把開發時間減到最少,因此是非常重要的。第二,邀請一位開發人員(比

原创 這一段成長,適用一生時光

每年7月,都是各位學子填報志願,各所高校放榜的時候。莘莘學子由此步入象牙塔,開啓人生新的旅程。最近與許多大學生交流,我們都認爲本科的學習有三個主要目的: 1、學習一生要用的科學常識和人文素養。 2、學習做事情的方法,並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

原创 分佈式敏捷團隊

下文是我幾年前動筆寫的一篇文章,初衷是論述遠程工作的模式與未來。到今天,分佈式敏捷團隊已是大勢所趨,如我在《未來遠程混合工作模式的挑戰和機會》一文中提到的:遠程工作的時代已經到來了,而且它一定會留下。唯一的問題是,你是屬於“早期接受者”、“

原创 《從康威定律看團隊架構》演講摘要

《從康威定律看團隊架構》是我在12月3日《DDD領域驅動設計峯會》上分享的主題。在十數年的IT從業生涯中,我堅持工作在一線,帶領着越來越大的數字化研發團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組織架構設計能更好地激發團隊效能,有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幫助我

原创 讀書筆記:汽車企業數字化轉型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全方位重塑企業戰略、重構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以及創新商業模式,構建以數據爲核心驅動要素的價值創造體系,實現與客戶、員工、供應商、合作伙伴等內部生態共創價值的過程,以確保企業在日益激勵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核心

原创 幾本書,歡迎閱讀,國慶快樂!

這兩年翻譯了六本書,都是和朋友們一起合作完成的,許多好朋友紛紛爲書作序、推薦,再次感謝!其中有許多的樂趣,也有非常多的收穫——這份樂趣和收穫不僅源自於內容本身,更是來自於與朋友們共同的經歷與思考。第一本:《內容智能:打贏每一場運營戰爭》翻譯

原创 畢業生是否選擇專業服務公司?

加入凱捷5個月了,爲龍騰JTP講了2場培訓。5個小時的課程總覺得有些意猶未盡,不在於內容本身,而在於我們的交流和互動——我能爲這羣學生帶來什麼,我又從中學到了什麼。初入職場,該如何選擇畢業生初入職場,該如何選擇?這是我們談的最多的話題。毋庸

原创 尤瓦爾•赫拉利:人工智能不會導致人類滅絕,但會使人類分化

人工智能是這個時代最著名、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它不僅僅是21世紀最重要的科學進化,也不僅僅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科學進化,而是整個生命創始以來最重要的變化。過去40億年,不管你是巨大的恐龍、一個阿米巴蟲,還是一個土豆、一個人,所有生命都是按照優

原创 場景驅動的數字化轉型

《場景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是我在9月15日北京TiD質量競爭力大會上分享的主題。在過往的數字化轉型諮詢生涯中,我堅持工作在一線,希望尋找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在較短時間內幫助客戶規劃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和演進路徑——我們稱之爲“輕諮詢”,這並不容

原创 翻譯背後,談《未來遠程工作模式》

新冠疫情,引發了全球工作方式的轉變。我們正在從傳統的、時間同步、地點固定、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向一種混合的工作方式進行轉變。但,改變的不僅僅是我們工作的方式、時間和地點,還有我們的工作體驗。混合工作模式的特點是可以爲員工提供靈活性和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