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耐心是誰的修養-育兒觀念7

觀點 對孩子的不耐煩,可能是父母人格不夠獨立。 感想 不耐煩意味着什麼?這種行爲背後的心理是怎樣的?第一可能是覺得不值得自己花時間,這是價值觀問題,覺得這件事做了價值不大,甚至沒有意義,當然就會不耐煩;第二可能是沒有“延遲滿足感”,也就是父

原创 重男輕女-育兒觀念5

重男輕女一直是農耕時代的生育觀念,家裏有男丁意味着有勞動力,這時候因爲“男尊女卑”的思想,女人一般是不能拋頭露面養家餬口的,只能是“生在深閨無人識”。在一些重體力勞動和打仗的時候,男人有着天然的優勢。 女孩子只有嫁出去,生了孩子,社會地位纔

原创 對孩子嚴格意味着……

很多人在做父母之前都有美好的願望和憧憬,第一個就是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爲很多人的童年是“不快樂的”。 心理學認爲 對孩子嚴格的要求, 可能源於對自己父母的失望, 以及對自己的失望。 感想 看到這一點我還是有點震驚的,中國人講究的是“

原创 隨口制定規則之殤-育兒觀念3

我曾經也想過給孩子制定規則,但很難坐在桌子上,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規矩。因爲自始至終關於孩子教育的話題都是我們夫妻爭吵的導火索,而我又是極其厭惡夫妻爭吵的,因爲這容易引起我童年的不良記憶,父母吵架的場面,讓作爲孩子的我無所適從,無法站隊,對權

原创 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育兒觀念4

這幾日除了工作之外,安靜的陪着家人,心漸漸的不再浮躁,尤其是陪着上大學的孩子看了幾集《小歡喜》,回顧起孩子當年高考的歲月,幾次飆淚。也在電視劇的劇情中體會着對人性的理解與洞察。其實父母有時候真的是關心則亂。 觀點 在育兒觀念中,如何對待孩子

原创 愛之傾向-育兒觀念2

前幾年看見的一個標題黨文章《父母沒有上崗證,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昨天又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說明我對這件事非常關注,也與最近學習潛意識的課程有關。 問題 問一個所有父母都會回答正確的問題,作爲父母你愛自己的孩子嗎? 答案當然是:愛。 如果反

原创 育兒觀念之一

關於育兒的觀念,老一輩有老一輩的想法,年輕一代有年輕一代的新觀念,但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很多的東西都好像是在“輪迴”一樣,小時候父母受過的苦讓孩子再嘗一遍,很多人肯定不同意。甚至有人說我今天拼命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就是爲了不讓孩子受我受過

原创 被什麼衝昏了頭腦?

前幾天幹了一件蠢事,最近幾天一直在思考爲什麼?到底是什麼衝昏了自己的頭腦,自己犯錯誤後面到底有什麼好處? 情景再現 休息日的運動項目總是讓人愉快的,雖然沒有太多贏的感受,想進入“心流”模式卻達不到,雖如此但,和乒乓球愛好者一起交流還是一件愉

原创 看電影哪吒

今天陪孩子看動畫片哪吒,後面還有一串名字沒記住。 覺得這是一個勵志片,講的是哪吒因爲陰差陽錯投胎,不被人們(社會)認可,到得到大家(陳塘關百姓)的尊敬,因爲他在大災難時證明了自己。 覺得這是一個心理學的片子,到底是本心重要,還是環境重要?一

原创 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今天的題目有點拗口,在第二章開始找到了一句著名的話: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一半。(盧森堡) 在今天的學習中,書中提到了批判性思維可以讓我們在信息爆炸時代,不再盲從,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概念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

原创 關於潛意識的學習反思

最近在學習關於潛意識的課程,據說是中國精神分析領域第一人,講到關於潛意識和命運的關係。 學習 觀點:潛意識是你的人生驅動力。 這樣看來了解潛意識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了,課程中說通過潛意識可以解密不一樣的人生。途徑有以下幾個: 一個是通過做

原创 提問需要學習嗎?

上次看到一個關於介紹創新能力的講座,提到以色列人是最會創新的民族,不但利用創新使得本民族得以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生活的很好,而且從小就以培養“會提問”的孩子而著名,有兩個例子記憶深刻: 一個是在孩子的書上抹上蜜糖,讓孩子在翻書的時候,留下“書

原创 提問的祕密3

提問是溝通的技巧,提問也是學習的方法,能夠提出問題證明對學習到的知識有自己的思考。 通過提問可以應對目的不明確的問話,也可以探索到對方的意圖,達到化解矛盾,控制局面的作用。 提問還有投石問路,降低風險的作用。 情境分析 如果有人說“有句話不

原创 反問可以控制局面,引導方向

讀《提問的祕密》學到了3個知識點:一是可以通過提問替代命令,改善關係;二是可以收集信息,挖掘需求;三是可以刺激思考,拒絕“猴子”; 今天學第四個:可以控制局面,引導方向。 故事 一個村子請一位高僧講佛法。 第一次面對集聚在一起的村民,高僧問

原创 怎樣請客纔好?

看到別人在飯館門前等別人的焦急狀態,想想被請的人的狀態,應該怎麼做纔好? 見 自己不善於請客,也許是一直生活在“囊中羞澀”的狀況中的原因吧。 對於各種各樣的自我娛樂的請客方式很熟悉,因爲這其中滿是歡樂,雖然很少有人玩了,但真的是一個人多錢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