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無奈告別的微信

微信,越來越成爲食而無味的雞肋。曾經還十分專注地寫自己的公衆號,現在公衆號已經氾濫到多少天也很少點開,更不要說詳細閱讀。現在,微信的朋友圈大多被各類廣告佔據,偶爾有三五好友,炫一下自己的悠閒生活,朋友圈逐漸變成了工作圈、商圈。想起了曾經讓我

原创 你的困境源於對現實的妥協

你的困境源於對現實的妥協。和媳婦兒聊天兒,作爲兩個在體制內的人,都感覺職業發展遇到了瓶頸,而瓶頸的產生源於體制。我們不是怨天尤人,也深知職業發展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有自身的原因。但無論科研還是管理,政策的障礙、體制的羈絆隨處可見。眼見大筆的科研

原创 公文—最不喜歡寫的文字

每天碼的字不少,可大多都是公文或者工作上需要寫的東西,能讓自己有成就感和感到美的文字,自然是沒有了。而且公文寫多了,特別束縛自己的想象力和寫作的自由度,文字都變得很呆板,沒有生氣。當文字變成了爲某些領導歌功頌德,變成了爲某些團體粉飾太平,爲

原创 發發牢騷,劍指某人

有的人,年紀不小了,卻還總是活在自己編織的夢裏。也許是因爲老伴太寵她了,於是總感覺自己是完美的。衣服首飾也都光鮮亮麗,外表的美之於她特別重要。爲人也很強勢,在單位就喜歡說一不二,容不得別人挑戰自己所謂的權威。其實呢,就是一個老太太,恐怕年輕

原创 中國式領導

在中國有這麼一個特殊的羣體,這個羣體就叫領導。領導總是無小事,遇到險情領導先撤。領導做事從來對上不對下。領導甚至可以一點也不懂業務,也不完全影響晉升和工資。在他們的世界裏,業務永遠是次要的,搞好上面的關係才最重要的。於是從上到下,沒有一個清

原创 記夢——感覺生活壓力很大

昨天在夢裏,漫天綻放的煙花,是多年不見的節日景象。在老家的院子裏,只有我們一家三口,或者說只有我帶着孩子,無力分享這盛世繁華。父母去哪裏了呢?突然感覺好怕,好孤單。家裏空間很大,放得下兩個檯球桌,朋友很多,球技不好,無心打了。羨慕的別人家小

原创 爲自己而活

這個世界上,爲自己而活有多難?每一次重要的人生選擇,我們都要考慮自我以外的因素,有可能是父母的建議,也許是出於家庭的考慮,還有可能是朋友的勸告。總之,似乎沒有哪一次的選擇是我們根據內心做出的。於是我們常常爲了父母的欣慰而活成孝子,爲了妻子的

原创 一個女人主宰的世界

突然感覺所有生活的煩惱因女人而起,一輩子也都在爲女人奮鬥。歷史上,太多的必然與偶然都因女人而起,妲己、褒姒、羋八子、楊貴妃、陳圓圓、慈禧,不勝枚舉。王朝的興衰也常常歸罪於一個女人。男人們所謂的社會地位無非是佔有女人的難易程度。人類社會有朝向

原创 香椿情

清明回家,帶了許多頭茬的香椿回京。不知從何時起,城裏人越來越把這鄉下沒人待見的樹葉、野草之類的,當成了香餑餑。每到春季來臨,到郊區去擼榆錢,摘香椿,挖薺菜成了遊玩的一個選項。也許是人離了自然太久,才需要這些順應自然的迴歸。抑或時代的發展,讓

原创 日記一則

2019年4月7日,帶着寶寶九思從老家回來。天邊的夕陽格外美麗。我想這三天一定是爺爺奶奶最開心的三天,看着寶貝孫子一天天長大,又如此懂事,老人終於可以怡享天倫了。然而老人卻也日益老態龍鍾,如何爲二老養老,依然沒有想好。也許這一生註定愧對。妻

原创 寫在清明祭掃時

每年清明祭掃時都會來到祥安寢園。大片的墓地,埋葬了多少逝去的親人。中國人對於生死有着特別的理解。很多時候我們把親人的逝去理解爲去另一個世界的永生,或者在現存世界的永遠休息。所以我們的祭掃都要把逝者當做活人一樣。給上些貢果和美酒,燒些紙錢,叨

原创 民國教育家—胡庶華

胡庶華(1886—1668),湖南攸縣人。家族世代均爲讀書人,早年參加科舉,曾中過秀才。後赴德國,研習鋼鐵冶金學。其父胡國瑞爲前清縣令,辛亥革命爆發後,投井殉國。胡庶華先後擔任同濟大學、湖南大學、重慶大學校長。1949年,在香港發表聲明支持

原创 兒子,成了自己的一團火

抱着兒子入睡,兒子溫暖得像一團火。彷彿自他出生起,他成了我全部愛的寄託。因爲對妻子的失望,家變得冰冷,很多關係都變得難以相處。於是兒子成了這個家存在下去的唯一維繫。很多時候抱起兒子我便又有了熬下去的決心和毅力。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無論他多麼

原创 給簡書的小建議

來簡書一個多月了,比較狼狽地保證了日更,還是比較喜歡簡書的,可以督促自己寫文字,排遣一些消極的情緒。特別是簡友們真的好有才,很多優美的文字,很多獨到的見解,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在這裏找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聽說很多特別文藝的app都倒下了

原创 寫作是女人的天賦

在簡書裏看了許多優秀的文字,發現女作者居多。當然,作爲一箇中年老男人,潛意識裏可能做了些篩選。如果簡書有後臺數據,可以做些大數據的分析,看看是不是女作者獲得了更多的喜歡和鑽。至少我所關注的幾個優秀的女作者,文字功底十分紮實,文章如其人,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