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剋制爲知識付費的衝動

今天看到S老師發佈的2022年社羣招募,我又動心了,忍不住想要趕緊付款,彷彿付過錢以後,自己的命運就可以從此改變了,這就像一個感覺自己快要墜入懸崖的人,看到一根救命稻草,於是想到趕緊抓住。 冷靜下來想一想,S老師的社羣確實很好,但是我有那麼

原创 如何面對職場中的不公平?

職場中不公平的事情經常會發生,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大部分人遇到以後,可能工作心態上就會發生變化,情緒變得比較消極。 據我觀察,消極的情緒一般源於兩點,一是對過去自認爲不公平的事情憤憤不平,二是將這種不公平都歸因於外部的因素。 第一點表現

原创 說的重要性

最近,我和朋友就一件事情閒聊,我發現就整件事情我們所聽到的信息是相同的,但是由於我們之間存在其他方面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我們對於整件事情的理解存在差異。 也就是說,不同的人對於相同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 以前,我很多時候不理解,有些事情爲什麼要

原创 不要根據單一因素輕易的作出肯定判斷

以前,我在做判斷的時候,總是容易根據單個因素就斷定一個結論,並據此做出選擇。 比如說,2020年疫情剛發生的時候,我根據歷史數據,認真分析過全國的口罩年產能,結合我國人口總數,斷定之後國內口罩一定會十分緊缺的。於是,焦急的通過各種渠道購買口

原创 回顧這些年職場的對與錯(三)

前兩天回顧了這些年職場做錯的事情,今天總結一下做對的事情吧。 回想當年剛畢業,自己對於職場是一無所知,工作能力跟現在相比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很幸運的是,遇到一些不錯的人,經歷了一些事,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力一直都有提升,特別是有幾次突然的開悟,

原创 回顧這些年職場的對與錯(二)

上一篇文章總結了自己這九年在職場做錯的事情,剛開始寫了兩點,今天繼續接着總結。 3.太晚才認清職場現實。回顧這些年,個人對於職場的認知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熟悉職場明面上的運轉規則。剛工作的時候,主要想的就是如何把事情做好,如何提升自

原创 回顧這些年職場的對與錯(一)

今天坐在桌前發呆了很久,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就隨便記錄下自己的思緒吧。 每天總是把寫作這件事情拖到了晚上,但是一到晚上,大腦就很疲憊,不願意思考任何複雜一點的問題,於是寫作的思緒也變得特別的遲鈍,大腦都無法組織起比較完整的大段的文字。 突然想

原创 剋制自己想爲知識付費的衝動

今天看到S老師發佈的2022年社羣招募,我又動心了,忍不住想要趕緊付款,彷彿付過錢以後,自己的命運就可以從此改變了,這就像一個感覺自己快要墜入懸崖的人,看到一根救命稻草,於是想到趕緊抓住。 冷靜下來想一想,S老師的社羣確實很好,但是我有那麼

原创 有些事情要麼一開始就說,要麼永遠不要說

最近領悟到一個道理:有些事情要麼一開始就說,如果一開始沒說,那麼就永遠不要說。 比如說,在職場中,如果我們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獎金髮少了,提職不平等,等等之類的事情,我們感到非常不滿,那麼這種不滿情緒我們要在當時就表達出來,要麼直接辭職,要

原创 中年危機如約而至

幾年以前,看到別人談論中年危機,我完全不以爲意,那時候日子過得不錯,看向未來也有無限可能,當自己處於這樣一種舒服狀態下時,產生一種錯覺,以爲自己會一直這樣舒服下去,中年危機都是別人的事,不會落到自己身上。 可是,幾年過去了,沒想到現在中年危

原创 堅持做必要的事情,而不是簡單的事情

我們每天都會做很多事情,但是每一件事情對於人生的重要性一定都各不相同,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標準,將這些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個序。 現在我們可以做一個試驗,作爲旁觀者,觀察自己每天做的事情,然後按照重要程度從1到10,給這些事情標註重要性等級,最

原创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焦慮?

昨天的文章提到中年危機如約而至,那麼如何應對中年危機呢? 個人總結了四點,寫完以後發現不僅適用於應對中年危機,也同樣適用於應對生活中的任何焦慮。 1.認清社會現實。隨着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更多事情與年少時所想象或者說相信的不一樣,比如,以前

原创 關於學習的誤區

假設現在要你自學一門課程,學習材料是一本書,你會怎麼學?大部人的習慣做法是不是這樣:按照章節順序把這本書從頭到尾讀一遍,中間遇到不懂的地方,查一查資料,遇到重點的地方,劃一劃線或者做一些摘抄,只要確保自己從頭到尾完全看過並且看懂了整本書的內

原创 任何的學習方法技巧在暴力破解面前都不值一提

我們在談論學習的時候,總會講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寄希望於找到好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提升學習效率,恨不得每一分鐘都能實現學習效率最大化。但最近我有一點感悟:任何的學習方法技巧在暴力破解面前都不值一提。什麼是暴力破解?簡單說,就是大量的、高強度

原创 堅持你所相信的,相信你所堅持的

最近我有個特別深的感觸:如果我們想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摸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然後每天堅持練習,也就是沿着這條道路的方向每天往前走一點點,這樣等到足夠長時間的積累後,我們就可以成功。 這個感觸最開始來源於我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的一點體會。 事情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