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發表46:聽渠《泉州晚報》

老家門口,有一條一尺來寬的小渠緩緩流淌着,經年不息。聽渠,是我回到家鄉的一大樂趣。當夜色降臨,我拿着一張矮矮的靠背椅坐到大門外的灰埕上,讓身影融入寂靜的夜色中。埕邊的水渠潺潺而過,似夜撥動琴絃,細微悠長。不一會兒,瓜藤下、籬笆邊、草叢中,不

原创 發表45:想起三位語文老師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從分校來到總校上學。語文老師肖木金,二十出頭,身材稍矮,臉龐清瘦,有着一頭卷卷絨絨的黑細頭髮,顯得可愛又可親。肖老師雖然年輕,但他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和淵博的學識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鏗鏗、鏗鏗……”隨着手拉式的預備鍾一敲

原创 發表44:寫春聯

又到年關,每一開門,愛人總會瞟了一下門楣,問道:“你什麼時候寫春聯啊?”我說:“現在大街上到處賣春聯,款式多樣,還鑲金嵌黃的,色彩紅豔,非常喜慶,我寫的也不見得更好看,還是買吧。”“街上賣的對聯是很喜慶很熱鬧,可是自己寫的墨香飄逸,似乎還散

原创 發表43:多彩“箭竹”

近日,文友邀約到安溪縣藍田鄉進徳村(閩南語諧音“箭竹”)看竹子,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多年前看《臥虎藏龍》時李慕白與玉嬌龍比劍的戰場——大竹海:高低起伏,連綿不斷,悠遠浩瀚,森茂流翠,飄逸柔韌,秀麗多姿,壯觀與幽美並濟……“大竹海”的影像悄悄回放

原创 發表42:東丘晚讀

上初中的時候,教學樓東側有一座微微聳起的小山丘,即爲東丘,那兒曾是我們開放的教室。往往下午一下課,同學們三五成羣拿着書本和複習材料,穿過東側的石拱橋,通過教師宿舍前的石板路,然後左拐上坡來到千年榕樹下,沿着榕樹背後的陡峭小徑攀爬上山。山丘高

原创 發表41:放冬

不必說暑假把牛趕到門前山喫青草,孩子們在溪裏戲水拍蝦,是多麼令人愉快的事;就是秋收過後,把牛放牧到外山荒園,也有無窮的趣味。外山離家很遠,家裏不放心我獨自去放牧,就由小叔當主力,我當一個小跟班。但是我很興奮,中午不回來喫飯,可以在那邊蓋草房

原创 發表40 ||《一溪清蝦一溪牛》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離家在外的人總有“月是故鄉明”的感觸,不由自主就想起故鄉,特別是想起童年的一些趣事。我老家在偏遠的山區,層巒聳翠,風光優美,是著名的茶鄉。但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梯田並沒有種上茶樹,而是種滿水稻,還是春

原创 發表35:捕蜂捉蝶的童年

小時候每逢暑假,家門口的瓜果園已是花朵紛亂,蜂狂蝶舞,小朋友們左手拿玻璃瓶,右手拿着鐵蓋子,邊爭論着邊確定自己捕捉的目標。女孩子喜歡蝴蝶,男孩子喜歡大蜂;個子小的圍着籬笆轉,個子高的則圍在瓜園中間的瓜架轉。大家都耐心地追逐自己的目標。當時《

原创 發表36:鳳山護輦記

在安溪縣西南邊緣層巒疊嶂的深山裏,聳立着一座海拔1100多米的高山,俗稱“內竈尖”,因內竈村而得名。雅稱“鳳山”,因山形“兩下開張,若鳳展翅”而得名。“鳳山”之上建有名剎——鳳山岩,建巖始於一個古老而美妙的傳說。相傳,宋鹹平年間,南海紫竹林

原创 發表32:父親的摩托車

我家有一輛破舊的摩托車。白天放在門口,晚上放到門內。車身除了扶手和座位是乾淨的,其它部位經常蒙着一層黃土,車輪則總是沾滿黃土。它就像是一頭整天在黃土中滾來滾去的小黃牛。以前種水稻的時候,犁田耙地,牛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到處都是茶園了,載人運茶

原创 發表39:多彩“箭竹”

近日,文友邀約到安溪縣藍田鄉進徳村(閩南語諧音“箭竹”)看竹子,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多年前看《臥虎藏龍》時李慕白與玉嬌龍比劍的戰場——大竹海:高低起伏,連綿不斷,悠遠浩瀚,森茂流翠,飄逸柔韌,秀麗多姿,壯觀與幽美並濟……“大竹海”的影像悄悄回放

原创 發表37:立秋了

“秋水卡惡鬼。”小時候,每逢立秋,總能聽到母親這樣告誡我們。立秋過後,秋水涼得可怕,從這句閩南諺語中可見一斑。大人們怕孩子們到小溪游泳着涼,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孩子們本來是不信的,明明天氣還那麼熱,秋水怎麼可能比鬼還可怕呢?但經過觀察,溪水

原创 發表38:猶憶兒時“雙搶”忙

回山區老家的途中,看着漫山遍野鋪錦繡,風吹稻浪掀新潮,已經有三三兩兩的農人彎腰收割水稻了,一年中最忙碌的“雙搶”時節又即將來到。農諺有云:“晚稻一過秋,十有九不收。”在這忙碌的夏季,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得“捋起袖子加油幹”,在立秋前把幾畝水

原创 發表34:慈愛的味道

如果慈愛有味道,那是茼蒿菜的味道。母親曾經不敢喫筒花菜。現在卻總能看到房前屋後的菜園裏種滿了筒花菜,那片片翠綠是慈愛的顏色,那陣陣芬芳是慈愛的味道。還記得10多年前,老家鮮有人種筒花菜。我和愛人喜歡喫筒花菜。一次煮火鍋時,想燙一些筒花菜,在

原创 發表33:山中看山(《蘭州晚報》)

常聽人們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其實風景也不盡在遠方,熟悉的故鄉也有無限的風景。作爲一個在大山的包圍中長大的人,與山有過太多的親密接觸。就算離別多年,對大山的記憶依然刻骨銘心,不用走進,就瞭然於胸。花、草、樹、木,石、澗、峯、谷,皆能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