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滿即是幸福

沙漏只剩椎尖、畢業照已經合框,五月的鮮花在豔陽中葳蕤成海……今天是小滿,高考更近了。校園的鈴聲、教學樓的夕照、嶄新的紀念冊、老師、黑板、試卷、分數……三年的時光,這些屬於最年輕韶華的記憶從眼前倍速,終於,讓18歲的你,即將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

原创 閒人蘇東坡

蘇東坡是幾百年來中國文人的一個奇蹟。在留下錦繡文章、精美絕倫的書畫作品同時,蘇東坡也以他豁達的襟懷、瀟灑的人生態度,描畫出一個真正的純粹的閒適的文人形象,幾百年,無人能及。他慣於吟詩作賦,千古名句在他的詩詞裏,隨處可見。“明月幾時有,千里共

原创 我的筆記之十三 實數和尚行持

       陸游晚年蟄居家鄉,結廬爲庵,取“老而學如秉燭夜行”的意思,寫成《老學庵筆記》。其中卷三有這麼一則故事。 僧行持,明州人,有高行,而喜滑稽。……後住雪竇,雪竇在四明,與天童、育王俱號    名剎。一日,同見新守。守問天童覺老:“

原创 我的筆記之十四 《豬頭頌》和《齏賦》裏的兩種人生觀

豁達的蘇東坡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偶像。林語堂對蘇東坡的敬仰讓他寫成了迄今爲止最好的《蘇東坡傳》。林語堂這樣評價蘇東坡。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爲勇敢,絕不爲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爲民的精神。  

原创 我的筆記之五 戴嵩的牛尾與齊白石的蝦身

《東坡題跋》中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戴嵩是唐代著名畫家,以畫牛出名,時人有“韓馬戴嵩”之稱。一日,有一牧童看到他畫的《鬥牛圖》上是正在酣斗的兩頭牛時,撫掌大笑。原來牧童從個人經驗指出錯誤:牛在鬥時,力量在角,“尾搐入兩股間”——尾巴收在兩股

原创 我的筆記之十 燒香就是燒牛肉

    古人祭祀講究規格。    皇帝祭祀用太牢:牛、羊、豬;諸侯只能用少牢:豬、羊,沒有牛。《孟子·梁惠王》中提到梁惠王因爲不忍牛觳觫,而以羊易之。對牛來說,實在是撿回了一條命。    我們是傳統的農業國家,牛,尤其是耕牛是農民的主

原创 我的筆記之六 范仲淹的名言

說起范仲淹的名言,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寄託了范仲淹的政治抱負和理想,的確是千古名句。比較而言,范仲淹另有一句:凡爲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無。(見晁說之《晁氏客語》、施德操《北窗炙輠錄》。文字略

原创 我的筆記之七 燒船稱釘裏的反腐敗智慧

腐敗有時候比較隱蔽,明明知道有問題,可就是找不到證據。比如造船用釘子的問題。造一艘船到底該用多少釘子,並沒有準確的答案,於是,這小小的釘子也被貪腐者盯上了。宋朝施德操的《北窗炙輠錄》中記載的一則燒船稱釘的故事,堪稱智慧反腐敗的經典。諸司造船

原创 我的筆記之八 寒號鳥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寒號鳥》。大意說的是,寒號鳥整天就知道炫耀自己美麗的羽毛,不去壘窩,結果天氣一天天的冷了下去,寒號鳥不搭窩,結果凍死了。這篇文章顯然是告訴孩子們人不可得過且過,要有理想。這篇文章是改寫自元末明初文學家陶宗儀撰

原创 我的筆記之九 如此升官

官員的終極目標一定是升官,歷朝歷代如此。如果說勤勤懇懇、業績突出是官員升職的正道,那麼,依靠旁門左道升官就顯得令人啼笑皆非了。明代顧起元(1565年~1628年)在《客座贅語》講了件“哭出來的刺史”的故事。南北朝時期,宋孝武帝去祭掃殷貴妃墳

原创 我的筆記之十二 宋真宗封殺跑官

       如今提拔幹部,跑官要官是非常忌諱的,也被組織部門列入選人用人大忌。其實,早在宋真 宗時期,對待跑官,宋真宗本人也是很忌諱的。     北宋王闢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原文如下:           真宗嘗諭宰臣

原创 我的筆記之四 廉泉·貪泉

合肥是包公的故鄉,包公的傳說隨處可見。合肥包公祠裏,有一處非常有名的景點——廉泉。據說貪官污吏或爲人心術不正者,若飲用廉泉之水,就會上吐下泄,而爲官清廉者飲後則無恙。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李鴻章侄孫李國蘅撰寫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記》—

原创 我的筆記之十一 墓誌銘

清明祭掃,想起了有關墓誌銘的話題。詩人北島的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是有着深深青春烙印的。過去人對墓誌銘是很重視的。這是對一個人一生的總結。人們往往願意花不菲的價錢請名家撰寫。一些大文人也爲豐厚的潤筆費,而放下清高

原创 政屏說書——一路走來一路讀

說政屏說書,當然首先得簡單介紹下政屏。政屏是劉政屏先生的名字。由新華書店負責人到作家到合肥文化名人,合肥文化圈裏,劉政屏的名字彷彿合肥地標一樣的存在。不少合肥作家寫過關於劉政屏的文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篇將劉政屏稱爲“合肥紳士”。溫文爾雅又文

原创 關於《八佰》

首先我們要知道爲什麼用佰而不用百。簡單而言,佰是百的大寫。再加上人字旁,意思可以簡單的理解爲八百個大寫的人。這八百個大寫的人就是本片的主角。好了,下面看看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歷史上的真實和電影想表達的主題。背景:日寇全面侵華引發淞滬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