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從萬曆皇帝——看人性的詭祕

清朝的張廷玉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明神宗,即萬曆皇帝朱翊鈞。隆慶皇帝在位不到六年就駕崩了,十歲的萬曆皇帝繼位。萬曆是一個性格鮮明,經歷極爲複雜的皇帝。繼位的最初十年,他勤政節約,勵精圖治,事事順從老師兼首輔大臣張居正,是一個立志於大有

原创 若袁崇煥不死,崇禎能中興大明嗎

己巳之變,袁崇煥回援北京,可是崇禎皇帝卻聽信讒言,判了袁崇煥凌遲。假如袁崇煥仍在,內憂外患的崇禎朝,是否可以免於滅亡的命運呢?袁崇煥擅長軍事,卻在政治上粗枝大葉。“五年復遼”的許諾,擅殺毛文龍,都是犯了政治大忌。另外,袁崇煥性格張揚,因功自

原创 從明朝滅亡中看“道德”

袁崇煥被判凌遲處死,被割了三千六百多刀,每割一塊肉,百姓爭相購買生食。一代名將,晚明柱石,落得這樣慘死的下場。袁崇煥,被明朝官員百姓當做漢奸、賣國賊,狠得將其千刀萬剮,生啖其肉,他們站在道德高地上,唾棄“不道德”的袁崇煥。可是,當李自成打進

原创 明朝雖亡於崇禎,卻實亡於萬曆

萬曆怠政的另一大原因是,因立太子人選的分歧,而與文官集團的消極對抗。可是這一個對抗,卻延續了二十年之久,萬曆終究做出妥協,立了皇長子朱常洛爲太子。可這時的政治生態已經惡化到不可逆轉的境地。文官集團權力過大,黨爭之風繁盛不衰,社會運行不暢以至

原创 2023年的春節,老家與我

除夕之夜,萬物始新;兔年既來,百事更盛。一年一度,重複往年的故事;年年增歲,消蝕漸少的青春。兒時的故鄉,已物非人非;少年的情懷,脫去了青澀,圍上了客套。再見親人,舊事重上心頭;老屋的夜裏,回憶仙逝的爺爺,夢到慈愛的奶奶。那些極力擺脫的,不想

原创 從萬曆皇帝—看人性的詭祕

清朝的張廷玉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明神宗,即萬曆皇帝朱翊鈞。隆慶皇帝在位不到六年就駕崩了,十歲的萬曆皇帝繼位。萬曆是一個性格鮮明,經歷極爲複雜的皇帝。繼位的最初十年,他勤政節約,勵精圖治,事事順從老師兼首輔大臣張居正,是一個立志於大有

原创 嘉靖的聰明與隆慶的無爲

嘉靖,前期的英明睿治與後期的迷道寵佞形成鮮明對比。內憂外患是嘉靖朝中後期的真實寫照。嘉靖迷信道教後期望長生,迷信方士,寵幸佞臣,大事興建,耗資巨費;朝廷日漸貪腐。由於邊事費遲,吞沒軍餉,造成兵變不斷;禁斷邊貿,致使蒙古韃靼不斷冦邊。“庚戌之

原创 明朝中期出現了“弘治中興”和“陽明心學”

明英宗之後,明宣宗朱見深繼位,他沉迷方術,在位二十三年,長期不見大臣,重用宦官傳旨,擴大特務機構,爲後來之君見樣學樣,樹立了壞榜樣。之後明朝迎來一個好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他寬厚仁慈,勤於政事,驅奸佞,開言路,爲大明朝開創了“弘治中興”。是明

原创 新皇朝的第二代傳承,隱藏着兇險的規律

新皇朝的第二代皇帝傳承是個關鍵問題。二代傳承是否穩定,極大影響這個皇朝的長治久安。秦,二世而亡;西晉,二代皇帝時出了八王之亂;隋,亡於二代隋煬帝;唐朝,皇二代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兄滅弟,奪權成功;北宋,“斧聲燭影”,弟代兄成爲二代皇帝

原创 2023年的春節,老家與我的

除夕之夜,萬物始新;兔年既來,百事更盛。一年一度,重複往年的故事;年年增歲,消蝕漸少的青春。兒時的故鄉,已物非人非;少年的情懷,脫去了青澀,圍上了客套。再見親人,舊事重上心頭;老屋的夜裏,回憶仙逝的爺爺,夢到慈愛的奶奶。那些極力擺脫的,不想

原创 朱元璋,天選之子

明朝代替元朝是歷史的必然因果,朱元璋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傳奇。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歷史關口,作爲出身最底層的赤貧農民,朱元璋憑一己之力,從一個討飯餬口的小和尚,用了十五年成爲大明的開國皇帝。這樣的傳奇,自古無人可以比擬,即使平民皇帝漢劉邦的

原创 元朝的先天缺陷

元朝,是由蒙古軍事集團,在消滅了北方金朝的女真統治集團,和南宋漢人統治集團後,第一次在中國大地上建立的少數民族統治的大一統王朝。然而元朝僅延續了九十八年就滅亡了,其延續時間遠不及原來由少數民族建立的遼朝、金朝,也不及南北朝時鮮卑北魏。北魏、

原创 南宋與東晉的同與不同

東晉到南宋,像是一個輪迴。它們的命運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是中原政權因外族侵入而丟失;皇族旁枝幸運南遷繼承大統,及時穩定了即將分崩離析的國家政權。新朝廷掌握了大體以長江沿線爲分界的南部疆域。皇帝權利一開始就先天孱弱,依靠與相權共治來維持統治。雖

原创 兩宋之敗

兩宋之敗,敗在崇文抑武。北宋趙大時,將兵權收歸中央,文武並重。趙大本身文韜武略,足以駕馭羣臣與軍隊;趙二上位後,急需建功立威,卻屢戰屢敗;趙二能力不足,爲了穩固權力,只好強化文官政治,遏止武將地位。之後的北宋皇帝都繼承了“崇文抑武”和“強幹

原创 唐至末落,宋起孱弱

唐玄宗,既開啓了“開元盛世”,也“打開了“安史之亂”。盛極而衰,他在四十多年裏,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跌宕起伏。在很多人的歷史印象裏,似乎唐朝自安史之亂後不久,就走向了滅亡,然而,它實際上又走過了一百五十年的春秋。盛唐的威名與榮耀,終被動盪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