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你別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別人家孩子父母沒有錢,你們有

已經日上竿頭,臨近中午十點了,媽媽準備的早餐都快變成午餐了,上初三的甜甜才伸着懶腰從她的公主房走出來,看着已經有些乾裂的牛肉片和媽媽已經剝好的煮雞蛋,甜甜嘴裏嘟囔着:又喫這些,我都快吐了,就不能變個花樣嗎?說着又打算縮回她的房間去。“你給我

原创 引導老師說卷腹運動要做十次,那我這是第幾次呢?

最近讀了一些書,,比如稻盛和夫的《六項精進》、一行禪師的《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還有正在讀的王陽明的《心學》,這些書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關注當下、活在當下、做好眼前的事情,我也深受教誨,心中暗下決心:今後要少些想法,多些行動,把精力放在當

原创 別人在玩出軌,我躲個啥?

剛結婚不久,有天晚飯後跟老公一起去散步,看到單位一個單身女人穿着一件長裙搖曳的走在通向影院的路上,嫩藕似的臂膀在夕陽的照耀下閃着磁性的光,她後面15米左右的地方,跟着車間主任,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當時,因爲是晚飯時間,路上行人並不多,他們走

原创 你在自己心裏是什麼樣子,在別人眼裏就是什麼樣子

美國一個心理研究機構找了一個志願者,問他們是否經常受到外界的關注,他說:自己就一普通人,沒人注意自己。於是,研究所請了好萊塢的化妝師給他的臉上畫上了很醜的疤痕,且讓他照了鏡子,告訴他到街上走半小時,記錄好街上人的反應,臨出門前又以定妝的名義

原创 對一個八歲之前的孩子講交通規則有用嗎?

當今,教育孩子的理念較七八十年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棍棒教育是萬萬使不得了,取而代之的是“講道理”教育,但效果卻並不是很理想,原因何在呢?萬事萬物都有它的規律,孩子的思維成長也不例外,一般八歲之前,孩子的思維還停留在形象思維階段,你給他長

原创 19年的職場生涯,41歲的年紀,你到底在怕什麼?

小樂和小雅又開始形影不離了,令熟悉她倆的人大跌眼鏡。她倆同一年畢業、同一年進廠,也是同年出生的,不同的是一個分到了一線車間,一個分到了後勤車間,但終歸是同一年來的,兩人關係還是走的很近的。過了兩年,小雅結婚了,又離了,有一個小男孩判給了她,

原创 孩子不能表揚,一表揚就會尾巴翹到天上去,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歡歡是一名初三的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不但是學校的學習標兵,還是市裏的學習標兵,最近還在申報全國的學習標兵,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可從新學期開始,他卻變得與以往不同了:整天沒精打采、唉聲嘆氣的,上課還老走神,老師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可就是

原创 出門去看秋天

朋友發了張照片給我一條路鋪滿了秋天我急忙看了看窗外陽光尚好秋天還在枝頭濃妝豔抹沒有落下突然記起了那片光禿禿的白楊林對,這個季節那裏已是晚秋了我已經厭倦那樣的日子太久了在秋天的第一片葉子還沒墜落的時候我離開了突然 離開了過慣了被囿於的日子居然

原创 小米上幼兒園

小米第一次去幼兒園的時候,還處在懵懂的狀態,看着別的小朋友進教室,自己也就跟着進了教室,結果被關了四十分鐘,第二天,說什麼都不進幼兒園的大門了,媽媽只好把她領回了家。經過一夜的苦思冥想,媽媽想出了一個讓小米不哭鬧進幼兒園大門的辦法。第二天,

原创 家裏玩具一大堆,孩子在超市看見玩還要買,不買就哭,怎麼辦?

我們在超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小孩跟在大人後面扯着嗓子哭,大人煩躁不安的在前面疾步走,這到底是咋回事呢?這種情況一般是孩子要買自己心儀的玩具,大人覺得家裏玩具很多,不給買,孩子爲達目的,就動用了自己認爲有效的手段,哭。遇到這種情況,有的

原创 有些人跟事說散就散了,不必嗟嘆終生

這題目是我今早寫的一篇懷念老友文字的題目,從早上六點寫到八點半,花費了兩個半小時,近2000字,誰知在文稿保存的時候,手一抖,錯按了放棄鍵,瞬間所有的文字化爲烏有,頓時很是氣惱。可轉眼一想:寫那些文字的目的不是就是要向不復存在的友誼說拜拜嗎

原创 當生活把你變成了怨婦,你還硬拽着生活還你公平,你便成了棄婦

小萍被他兒子打了,準確的說是被無意帶倒的,她臉上擦破了皮,大拇指些許骨折,她靠在法院門口一個拖拉機上,手舞足蹈,哭天搶地,而出出進進的法官沒人理睬她,兒子、老公更是丟下她揚長而去。小萍來自新疆建設兵團,當年爲了解決單位男職工娶不到媳婦的難題

原创 婆婆來了,打發她走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她住賓館

張愛蓮和老頭子都是退休職工,三子女都有不錯的工作,爲了向別人顯擺自己不缺錢,她經常向外人送東西,小到一碗湯,大到兒子剛給買的衣裳,她對自己也很大方,喫穿用度別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管它能否用的着;但她對家人卻很摳,把控着老頭子的退休工資,卻

原创 一味地採用激勵手段教育孩子,會使孩子迷失自我

在過去的一段很長時間內,我們國家在教育上有一個大坑,那就是“棍棒教育”,“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成才”,這句話曾經被當做金玉良言被傳承着,本世紀的八十年代後期,我們國人一改祖先粗暴的教育方式,開始流行“激勵式”教育,現在,經歷這種教育模式

原创 付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報,傷心、抱怨是對自己更大的傷害

在我們的傳統理念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想法:付出了總會有回報,只是回報有早晚,於是,很多人按照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長時間爲別人付出着,等着別人來回報他,一天等不到,十天也等不到……,於是就暗自傷神,心生怨恨,其結果就是別人摸不着頭腦,自己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