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真自我

榮格說,在活着的時候,務必一直不停歇地擴大覺知的範圍。不帶評判的覺知,最能擴大認識的範疇。每個人目前的生活狀態,往往就是他內在心靈所能呈現的最佳狀態。這就引出一個推論:在你的內在心靈狀態沒有得到改善前,如果你只是使勁地改進你的外在生活狀態,

原创 缺失的界限

界限,在人際關係中極爲重要,但有的家庭中,有太多“吞沒”,很多長輩太強調晚輩要聽話。結果,那些太聽話、太懂事、太爲別人着想,而不能主動樹立界限的人,會有特殊的劃分界限的方式:不聽,不看,不說。有一般性的不聽、不看、不說,也有器質性的,即聽覺

原创 愛你如此

這幾天每天喫完晚飯出去和小朋友溜達一圈。雖然我極度懷疑她的目的不是運動,而是爲了買喫的。今天新學的汆丸子做的還不錯,結果她喫多了。喫完飯又吃了雞蛋喝酸奶,跟我說喫太多了怎麼辦。我說去吐吧,結果真的吐了……。真是又心疼又忍不住想笑🤣好像多久沒

原创 放下過去的執念

沒有安全感,是世上絕大多數人都存在的問題。最明顯的是在親密關係中體現。沒有安全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的恐懼。恐懼激發了我們對於安全的渴望,當這種渴望未被滿足,我們就能體會到沒有安全感帶給我們的焦慮、緊張、臆想、痛苦等負面感受。但是沒有安

原创 停止無效的努力

努力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清醒的努力,一種是不清醒的努力。我們能否付出行動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往往會受到思維觀念等方方面面因素,以及他人的評價、社會的獎懲體系、外界的誘惑等各個方面的影響。正在努力的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認爲自己的努力是值得吹

原创 親子共讀,你開始了嗎?

爲什麼要親子共讀?我們首先來列舉下親子共讀的10大好處:1.識字:孩子的記憶力將在6歲達到頂峯,因此3~6歲是培養孩子語言文字認知的最佳時期。2.基礎:從3歲到6歲,如果孩子3年識3000字,則可以爲小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3.提升溝通表

原创 早期教育教什麼

真正的教育,能讓孩子在沒有聲音的空間聽到聲音,在對萬物的敬畏中,喚醒孩子內心的柔軟和開闊,去感受學習、生活和成長的美。 早期教育的任務和目的其實很明確,父母們所要做的事情也並不難,只有下面三件:第一件,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

原创 這個玩笑不好笑

這幾天小朋友總是要求我放學去第一個接她,有次爸爸去接還很不高興的撇嘴,都快哭了,問媽媽怎麼不來接她。每天去學校的時候也是憂心忡忡,一副有心事的樣子。有天放學老師和我說在教室裏還哭了,擔心我不接她。 剛去幼兒園也分離焦慮也沒這麼嚴重過,我就在

原创 幫孩子愛上閱讀

親子共讀一定是輕鬆愉悅,沒有壓力,充滿愛的。絕不能有攀比、炫耀、強迫、批評或嘮叨。首先,千萬不要憑大人的喜好爲寶寶選書,因爲我們和孩子壓根不是一個世界的。孩子盯着某一頁笑到癲狂,我們也許根本不知道笑點在哪裏。給大家分享一些擇書的標準:如果你

原创 你希望孩子聽話嗎?

我孩子三歲了,特別不聽話!我孩子六歲了,特別不聽話!我孩子十歲了,特別不聽話!我孩子進入青春期了,特別叛逆,越來越不聽話!……聽話不聽話,好像是大人用來要求孩子的一個通行標準。如果孩子表現得不是事事服從大人、不是爸媽說什麼就是什麼、經常有自

原创 培養會學習的孩子

一位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的老師說:“會學習的孩子,我一眼就能看出來。”大家問:“您是怎麼看出來的呢?”老師回答說:“會學習的孩子,他跟你說話時,自己是在思考的,不是隻聽你說。不會學習的孩子,跟你說話時,是茫然的,他只是等你說,自己完全沒

原创 孩子遇事就鬧怎麼辦

有的孩子鬧起來,怎麼說都不行,別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能哇哇大哭半天,怎麼勸也不行。其實這是缺乏了兩項最重要的素質:理性和建設性地看待問題。理性,就是遇事保持思考,不爲一時情緒所左右。理性的人,爲了獲得預期結果,會冷靜地面對現狀,快速全面

原创 你如何看待生活,就會如何看待孩子

爸爸媽媽所有的負面東西——情緒、觀念、行動中的負面,都會反映在你如何對待孩子上。憤怒——它彷彿一堆秋天的枯草,只等一個小小火星,就燃起燎原大火。打罵——它彷彿整裝待發的惡魔,只等一聲令下,就傾巢出動。無禮——它隨時從得體衣着、入時裝扮下跳出

原创 祖輩溺愛孩子怎麼辦

祖輩帶孩子雖有種種優勢,但其劣勢也不容忽視。其中,最常見的弊端是祖輩對孫輩的百依百順的溺愛。溺愛對孩子的發展有着極其不利的影響,主要表現爲以下幾點。第一,自私自利。被寵溺的孩子,由於長期被家長的溺愛包圍,不會爲他人着想,也不會將心比心,更不

原创 早教有沒有必要?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對近千名幼兒進行爲期十餘年的追蹤研究,指出1—4歲是智力發展最爲迅速的時期,認爲人在最初4年的智力發展與隨後13年發展的總和相當。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論述0—3歲是嬰幼兒大腦發展的關鍵期,嬰幼兒大腦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