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佈施的果報——讀《福慧之道》有感(391)

福報是修來的。佈施時不要期待回報,但要堅信:回報一定會來到你的面前,而且會遠超過你的佈施,這是宇宙法則。通過修行得來的福報是永恆的,沒有痛苦的。因爲你對錢財沒有留戀心、執着心。沒有守財的苦,也就沒有失財的苦。趁我們有能力佈施,趕緊去佈施吧!

原创 得尊貴身——讀《福慧之道》有感(392)

用恭敬誠懇,沒有傲慢的心佈施飲食,可以得尊貴身。尊貴的原因是禮拜十方一切聖賢,以謙卑心恭敬一切衆生,而不是耍手段、送紅包、拉關係,拼命地往上爬。人緣好和工作賣力,可能會受人提拔,但只是尊貴的助緣,而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積集了足夠的福德,

原创 如何做一個全職志願者——讀《福慧之道》有感(388)

“輕諾者,必輕信”。有的志願者一聽要學習古聖先賢,就貿然決定做全職志願者。結果發現並不像自己期望的那樣,就出現了退轉心。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是志願者的原始發心出現了問題。他並不是真的來做志願者,而是來做理論上的修行。志願者是服務者,既然

原创 佈施的原則:發心清淨——讀《福慧之道》有感(390)

清淨的佈施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報。心施是一切佈施的根本源動力,發心越重,施捨越多,果報越深遠。佈施,首先要發自內心地去做。真正的佈施,要斷除各種染污心,比如:輕慢心、嫉妒心、追悔心、偏執心、名利心、望報心、求果心。將所有的佈施功德迴向給一切衆生

原创 佈施重在心誠——讀《福慧之道》有感(391)

用清淨心隨緣隨分修福,施小得大。因爲清淨心裏沒有分別、沒有界限,供養多少都可以,哪怕一滴水、一粒米,功德都盡虛空遍法界。如果有分別心,結果只會施多得少。所以,我們去佈施時,發心第一重要,不比較,不分別,重在心誠。

原创 迴向,如水滴落大海——讀《福慧之道》有感(389)

迴向是一個佛教用語,指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衆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有人擔心,迴向後自己的善業會

原创 隨喜:成就別人,圓滿自己——讀《福慧之道》有感(388)

隨喜,可以破除嫉妒障,令人心地清淨和柔軟。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懂得並樂於隨喜的人,視他如己,願意在任何事上與他人分享,樂他人之樂。不懂得隨喜的人,內心世界是貧窮的,見不得他人好,常生嫉妒心,由此煩惱不斷。隨喜別人的善業,自己也容易所求遂願。

原创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讀《福慧之道》有感(393)

唐末馮道《天道》曰:“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因果規律,有去有來,無去就無來。福報是有時間性的,不成熟時他不來,越大的積福,成熟的越慢。就如越高大的樹,長得越慢;越小的草,長得越快。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堅持做善事。愛

原创 具慧善心施——讀《福慧之道》有感(392)

在佈施時,不要懷疑對方的真假。當你看到可憐人,產生布施之心,只管佈施、接濟他,這是慈悲心的流露,也是你的功德。不管對方是真是假,都把對方當真的看,不用擔心你佈施的結果會如何,因爲那是乞求者自己的因果問題,和你的佈施無關。如果佈施,先存一個問

原创 一切殊勝皆隨喜——讀《福慧之道》有感(387)

隨,跟隨、依順,即隨順、贊成、認可、尊崇之義;喜,歡喜、無嗔、不嫉妒、不討厭,平等之義。真心隨喜就是功德,真實的隨喜可以快速積累資糧。隨喜主要有三種方式:語業隨喜、身業隨喜、意業隨喜。語業隨喜,即用語言稱讚別人功德,令他得到欣慰。身業隨喜,

原创 儒家五德和能級——讀《福慧之道》有感(282)

人都有天性,人性本善,道德就是引導向善的力量,用儒家的觀點來說就是仁義禮智信,能級分別是250、300、350、400、500。這五大系統就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五種力量。天性是宇宙規律在我們身體的反映,是道在人身體的體現,也就是德行。肝的最佳狀

原创 佈施是一切福報的正因——讀《福慧之道》有感(284)

這個世界就像一面鏡子,你給它什麼,它就反饋你什麼。佈施是一切福報的正因。佈施分三種:財佈施、發佈施,無畏佈施。財佈施得財富,發佈施得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這三種佈施完成了福報,打開了你的福田,成就了智慧,叫福慧具足。佈施,不是施捨,而是

原创 佛家五毒與能級——讀《福慧之道》有感(283)

儒釋道是中國文化的三大源流,說的都是能量級的提升,德行的提升,也是心性成長的標準。道家金木水火土的通達超越是成仙的標準,儒家仁義禮智信是成賢成聖的標準,佛家貪嗔癡慢疑五毒的消除是成佛的標準。如果你想改變命運,提升你生命質量,就從做個好人,提

原创 陪伴父母,是殊勝的無畏佈施——讀《福慧之道》有感(285)

無畏佈施,就是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令其免於危難和病苦,身心安穩,遠離恐怖、憂慮、煩惱。陪伴父母,是殊勝的無畏佈施。常見的所謂“孝子”,把父母奉養在家,是因爲責無旁貸,或習俗使然,或懷德反哺,或求心安,或示範後人,甚至是畏人恥笑。這些都是表

原创 五種無上佈施——讀《福慧之道》有感(286)

第一,佈施得道的人、傳承中國文化的人。第二,佈施一切修行者。第三,佈施可以造就者。第四,孝敬父母。這是至高無上的佈施,你給他們多少都不爲過,這是大福田。第五,對於遇到困難的人,幫一把,人都有不順的時候。佈施,必須找到那些能消受的人。不能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