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熒光免疫染色之抗體的選擇

二抗廣義上是指專門和一抗進行特異性反應和結合的抗體,在免疫學反應中,經常需要針對試驗選擇不同的二抗,檢測任何目的靶蛋白都有不止一種抗體可供選擇,同時在後繼試驗中也會有不同的檢測方案,因此在選擇二抗的時候要綜合考慮一抗的類型及後繼檢

原创 MTT預實驗與免疫染色準備

4月5號接種的一批細胞分別於4.07號和4.10號換液,並刺激5天。按照預先的安排,明天是刺激的最後一天,上午9點左右刺激結束,8小時(下午5點)後加MTT,9點加DMSO做光吸收值檢測。根據今天的觀察,密度爲4w/well的細胞

原创 細胞爬片問題有進展

根據實驗設計,細胞爬片後做TPA分化誘導,然後做免疫熒光和電生理。首要問題是爬片! SY5Y細胞略難養,但該批次細胞狀態較之前良好。在預實驗中,曾嘗試爬片。首先使用的是廠家生產的24孔無菌蓋玻片,貼壁慢,且成團現象嚴重,狀態很差。

原创 強度、密度預實驗

4.3接種一批SY5Y,密度分別是4W/孔和8w/孔。不知是由於計數失誤還是細胞生長太快,8w/孔預計7號做mtt,但今天已經完全長滿癒合,下午做MTT。4w/孔的也已80%左右,預計明天長滿,做MTT。 下午換液,將T25瓶子的

原创 免疫熒光染色實驗

我處未做過免疫熒光染色實驗,在丁香園、丁香通和百度瀏覽器等平臺搜索相關材料,並下載文獻做染色總結。瞭解了染色的整體流程和操作步驟,染色原理及注意事項。根據我課題實驗目的購買了相關藥品和試劑並進行了稀釋、分裝和儲存。做了兩次染色實驗

原创 年後工作總結及規劃

年後返校已經70天,看看目前的狀態覺得進展非常慢,有必要做一個總結與規劃。 正月十一歸校後,大約半個月的時間集中精力讀文章–以將SY5Y細胞爲材料的文章爲主,查詢總結該細胞分化的知識,包括該細胞的生長特性,分化過程,表達型等。讀文

原创 論文複審意見及實驗規劃

18年8月3號投了一篇中文綜述,11-12月修了一次,由於審稿專家們比較忙,我一直在密切關注稿件動態並與責任編輯溝通。前兩天稿件狀態由複審更新爲審回,便知道近期將有結果。上午在醫院候診時,與編輯通了個電話,他便將複審意見發了過來,

原创 可穿戴式柔性電子應變傳感器基底材料

可穿戴式柔性電子應變傳感器(蔡依晨、黃維等) 傳統的電子應變傳感器大多基於金屬和半導體材料,其便攜性、柔韌性和穿戴特性差。目前許多性能優良的商業化聚合材料都可以用來作爲柔性基底,構建柔性電子應變傳感器,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原创 本學期回顧總結

6.24號晚飛抵重慶,輾轉樂山、峨眉山和成都後,在家呆了一週於13號早晨返回天津。離開天津共18天,這是自17年7月1號進入學校後包括寒暑假在內離校時間最長的一次。研二的學習已經結束,馬上就研三了,兩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

原创 生物物理研究所膜片鉗電生理觀摩總結

生物電工研究所膜片鉗平臺於17年4月份測出了第一個信號,標誌着平臺基本搭建完成,可進行較簡單的電生理信號測量。我的碩士生課題在設計之初,即考慮充分利用膜片鉗平臺測量電信號。原平臺以小鼠大腦急性腦片剝離後切片爲材料而設計,因此記錄槽

原创 2019天津腦機接口研討會

天津大學明東教授召集業界內大佬們召開腦機接口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在“中國腦計劃”的大背景下提出,旨在爲進一步搭建BCI產學研交流與合作的學術平臺。會議邀請了腦-機接口、神經科學和康復工程等知名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BCI領域研

原创 EndnoteX8教程學習(一)

前期論文撰寫工作中遇到參考文獻標註問題,意識到文獻管理軟件的重要性。這幾天學習了EndnoteX8的使用,掌握了文章導入、導出、參考文獻格式的編輯以及在word文檔中插入參考文獻等操作。入學之初導師就介紹過該軟件,因此,近期

原创 預實驗結果與試劑配比

昨天做了MTT,測了光吸收值之後用SPSS24做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了不同強度之間的差異。由於細胞培養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想要獲得穩定統一的實驗結果是很不容易的。明天將以5W/well的濃度接種一批細胞,頻率設置爲0.5

原创 可穿戴式柔性電子應變傳感器(二)

三、器件的集成與輸出 爲了賦予柔性電子傳感器多功能測試的能力,將一些簡單、獨立的敏感原件組合在一起,形成傳感矩陣是製備對多種刺激信號同時具有相應的柔性電子傳感器的最常用方法。 1 陣列式傳感 如何將大量傳感單元器件整合在一起形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