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紅樓隨想錄 ||白先勇和張愛玲對紅樓夢的不同看法

這幾天交替着看下面三本書:《紅樓夢》、《蔣勳說紅樓夢》、《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紅樓夢》讀紙質書,後兩本是電子書。 蔣勳出生於1947年,白先勇出生於1937年,兩個人都已過古稀之年了。白先勇是在2014年在臺大開講《紅樓夢》,用了三個學期

原创 讀書|| 識別一個人的五條標準

讀《古文小品咀華》中《李克論相》篇,說魏文侯想在兩個人中間選擇一個作宰相,拿不定主意選誰,就把李克找來,問這兩個人哪一個更適合作宰相。李克並沒有直接說哪一個人更合適,而是說了一通如何去識別一個人,這一套識人的方法說得真是太精彩了,今天讀來,

原创 湊更集 · 中年日月

讀到兩句關於“人到中年”的詩,頗有感慨,記之如下: 一句是陸游《秋興》中的兩句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陸游一生爲國,致力於抗金斗爭,夢想爲國收復失地,可嘆迴天無力,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一句但悲不見九州同,表達了詩人無限的遺憾之情,但依

原创 湊更集 · 喝酒喫肉抽菸的長壽村

在某公衆號上讀到一篇推送的文章,談的是什麼是正確的健康觀念,讀後很受啓發,簡記如下: 文章中談到一位著名的老中醫四十多年來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是問題是什麼呢?就是醫生能幹什麼? 人們常常把自己的健康問題交給醫生,生了病就完全依靠醫生,不

原创 湊更集 · 時空伴隨

當看到時空伴隨這個表達的時候,我首先是有點科幻小說的感覺,穿越時間和空,相伴相隨。但實際情況是,當這個時空伴隨的表達落到你身上的時候,不僅不是如此的浪漫神奇,反而伴隨着不安和恐慌,當這四個字落到你身上的時候,就意味着你要有至少七天的獨自一人

原创 湊更集 · 先生之苦

讀明清通俗小說,看到一個故事,頗具諷刺意義,記之如下。 話說在徽州府休寧縣,有一個叫陳簡的富人,子嗣不盛,直到50歲的時候才生了一個兒子。這兒子長到7歲的時候,該上學了,但還沒有一個合適的學名。於是就請了一個先生給兒子取名。取名有什麼要求呢

原创 湊更集 · 慚愧

杜甫的七律代表作《秋興(八首)》的讀後感寫完了!大詩人的八首詩讓我用來湊了八天的日更,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對詩人的一種不敬?想來真是慚愧。 如此詞句優美、韻律鏗鏘、意境深遠的詩歌,我沒能寫出優美的鑑賞文章,實是慚愧。說是湊更,湊着湊着,也算是湊

原创 湊更集 · 秋興(八)

《秋興 · 其八》作爲這一組詩的最後一首,詩人的“心”還是留在長安的風物風景之中。 首聯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中,昆吾是漢武帝時上林苑中的地名,御宿即是御宿川,是一條河的名稱,也叫樊川。晚唐大詩人杜牧又被稱爲杜樊川,就是因爲杜牧在樊

原创 湊更集 · 秋興(七)

《秋興·其七》緊承上一首最後一句秦中自古帝王州之意,寫漢武大帝爲遠征雲南,在長安鑿昆明池,訓練水軍一事。 首聯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昆明池水的煙波浩淼之中,漢武帝訓練的水軍旌旗招展,據說漢武帝開鑿的昆明池在長安西南,周圍四十里,遙

原创 湊更集 · 秋興(六)

《秋興·其五》的最後一聯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地點一在夔州一在長安,詩人身在滄江,而心繫朝班。 《秋興·其六》緊接上首,首聯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用瞿塘峽和曲江又把夔州和長安連在了一起,言兩地雖然相隔萬里,但同在素秋之中

原创 湊更集 · 要一奉十

今天讀了張愛玲的兩篇文章,一是《談寫作》,一是《天才夢》。 在《談寫作》中,張愛玲說一班文人何以甘心情願守在「文字獄」裏面呢?我想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文字的韻味。這是說文人寫作是因爲喜歡文字的韻味。 又談到自己讀《紅樓夢》的經歷像「紅樓夢」,大

原创 風景談 || 秋色斑斕

小雪節氣,冷空氣來襲,氣溫驟降至零度左右。一時間,各色樹木爭相盡展秋意。銀杏奉上金黃,楓葉帶來血紅,梧桐那斑駁的枯葉在秋風中片片魂歸大地,大自然在以自己的方式宣告一個輪迴的結束和開始。春色爛漫,秋色斑斕。早上,在校園中轉了一圈,用手機拍下了

原创 風景談|| 又見黃葉飛

和前幾天純淨的天空不同,今天有了絲絲片片的白雲,終於又是藍天白雲。想着那幾處銀杏又到了黃葉飄飛的時節了,於是決定中午去各處走一走,看看那每年必看的黃葉。中午在學校食堂喫過飯,推着自行車,往那幾棵百年銀杏走去。路過圖書館後面裏,一棵葉子幾乎落

原创 湊更集 · 秋興(五)

《秋興·其四》是對國家百年滄桑的感慨,對長安城物是人非的哀嘆,最後一句以故國平居有所思收住。《秋興·其五》緊接着上一首的有所思,進一步回想自己當年在長安的情景。 首聯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寫長安城宮闕苑囿的巍峨。蓬萊宮闕和承露金莖

原创 風景談|| 蘇州文廟

說起蘇州文廟,就離不開范仲淹。范仲淹是蘇州人,至今在蘇州,還保存有許多和范家有關的古蹟、地名。如蘇州城外的賞楓勝地天平山上即建有范仲淹紀念館。這是因爲在宋代,因爲范仲淹政績突出,皇帝就把天平山賜給了范仲淹,後來,范家人去世後就葬在天平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