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物理內存管理(1)------------------分區內存管理

分區存儲管理 單一區存儲管理(不分區) 分區存儲管理 固定分區 動態分區 在程序裝入時創建分區,使分區的大小剛好與程序大小相等

原创 性能指標之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

時延 指數據從網絡(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也叫延遲或遲延,單位是S. 時延帶寬積 往返時延RTT 利用率

原创 物理內存管理(5)------------------內存碎片

內存碎片 過小的空閒區,難以實際利用; 內存碎片會降低內存有效利用率 碎片問題 動態分區的缺點 容易產生內存碎片;內存反覆分配和分割 首次適應法|最佳適應法|最壞適應法? 解決辦法一 規定門限值 分割空閒區時,若剩餘部分小於門限

原创 物理層設備

中繼器 集線器 物理層總結

原创 性能指標之速率,帶寬,吞吐量

速率 速率即數據率或稱數據傳輸率或比特率 比特 1/0 位 連接在計算機網絡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傳送數據位數的速率。 帶寬 計算機網絡中,帶寬用來表示網絡的通信線路傳送數據的能力,通常是指單位時間內從網絡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

原创 文件系統(1)-----------文件系統的概念

文件的定義 文件是計算機信息存取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文件由若干信息項有序組成。 信息項可以是字節,可以是結構化數據。 用戶通過讀寫指針來存取文件的信息項。 文件具有文件名。用戶通過文件名存取文件。 文件的分類 文件屬性 指

原创 後退N幀協議(GBN)

後退N幀協議中的滑動窗口 發送方必須響應的三件事 1. 上層的調用 2.收到一個ACK 3.超時事件 GBN接收方要做的事 運行過程 滑動窗口長度 總結

原创 數據鏈路層概述

數據鏈路層研究思想 雖然數據鏈路層要經過物理層傳輸,數據要經過封裝,解封裝的過程,但是我們在單獨研究鏈路層時就看作是端到端的過程是鏈路層到鏈路層傳輸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基本概念 結點:主機,路由器 鏈路:網絡中兩個結點之間的物

原创 分層結構,協議,接口,服務

爲什麼要分層 分層的基本原則 正式認識分層結構 實體:第n層中的活動元素成爲n層實體。同一層的屍體叫對等實體。 協議:爲進行網絡中的對等實體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成爲網絡協議 接口(訪問服務點SAP);上層使用

原创 物理內存管理(2)--------------------分區放置策略

分區的分配 空閒區表:描述內存空閒區的位置和大小的數據結構 空閒表如何排序 ----放置策略 首次適應法 最佳適用法 最壞適用法 分區的回收

原创 信道劃分介質訪問控制

傳輸數據使用的兩種鏈路 點對點鏈路 兩個相鄰結點通過一個鏈路相連,沒有第三者。常用於廣域網。 廣播式鏈路 所有主機共享通信介質, 早期的總線以太網,無線局域網,常用於局域網、 典型的拓撲結構:總線型,星型 介質訪問控制 信道劃分

原创 無分類編址CIDR(構成超網)

無分類編址CIDR 1.消除了傳統的A,B,C類地址以及劃分子網的概念。 CIDR記法:IP地址後加上“/”,然後寫上網絡前墜(可以任意長度的)位數, 例如:128.14.32.0/20 2融合子網地址與子網掩碼,方便子網劃分。

原创 以太網·

概述 以太網指的是有Xerox公司創建並由Xerox,Intel,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總線局域網規範,是當今現有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準。以太網使用CSMA/CD技術。 以太網兩個標準 以太網提供無連接、不可靠的服

原创 TCP/IP模型 &5層參考模型

TCP/IP參考模型 TCP/IP參考模型與OSI參考模型的相同點 都分層 都基於獨立的協議棧的概念 可以實現異構網絡互聯 TCP/IP參考模型與OSI參考模型的不同點 5層參考模型

原创 IP數據報格式和分片

TCP/IP協議棧 IP數據報格式 版本:IPv4/IPv6 ? 首部長度:單位是4B,最小爲5. 區分服務:指示期望獲得哪種類型的服務 總長度:首部+數據,單位是1B; 生存時間(TTL):IP分組的保質期。經過一個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