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苑九芬2099:關係中的法則

在人際關係中,有兩條重要的法則——一條是,你永遠只能看到別人怎麼做,看不到別人怎麼想。要知道,別人說出了他的想法,你仍然不能確定他說的是不是真話,除非你「相信」他說的是真話。所以表面上我們瞭解到的「想法」,事實上只是我們的「信念」。根據這個

原创 苑九芬2094:讓思想高度在同一層面

趙玉平老師說過:“如果讓一隻鶴站在一羣雞當中,最終的結果不是被雞羣同化,就是被雞羣逼死。”動物之間,尚且會因爲高度不同產生齟齬,更何況人與人之間。山鳥與魚不同路,何必強求在一起?認知場不合的人,思想高度不在一個層面,沒有共同話題也是必然。認

原创 苑九芬2097:陪伴的重要性

在一個家庭裏,父母的角色同等重要。母親在教育方面看重的是細節,而父親更注重孩子的整體和方向的教育。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別的認知、人際關係的處理都有着重要的影響。0-12歲是父母陪伴教育孩子

原创 苑九芬2095:滿足需求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就像萬物與自然規律 一樣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需求 需求都被滿足了,在成年之後我們就會成爲身心健康的人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某個部分缺失了缺失的部分就會一直影響着我們,吞噬着我們,讓我們遭受痛苦。通過連接潛意識,連接內在小孩,從而進行清理

原创 苑九芬2093:鼓勵與表揚

在教育孩子時,要多鼓勵少表揚。越鼓勵孩子,孩子越上進。很多人分不清楚表揚和鼓勵:表揚,表的是結果;鼓勵,鼓的是過程。表揚,“表”是說出來,“揚”是揚出去,關鍵在“揚”,讓所有人知道,而不是對着孩子表揚。鼓勵在過程,不是靠語言,而是靠眼神、表

原创 苑九芬2096:如何重建自己的內驅力?

有人說,我的內驅力已經被毀了,找不到喜歡的事情,怎麼辦?重建自己的內驅力:第一,對於母嬰關係中特別孤獨的人來說,現在儘量做到,無論多痛苦,試着不去抓老公、抓孩子,不去抓別人。觀察這個痛苦,它是無常的,它一定會過去。在這樣的覺察中,我們就在培

原创 苑九芬2090:育兒問題,基本是界限問題

當我們成爲父母的時候,很容易成爲邊界不清晰、經常侵犯孩子的邊界的人。很多父母很疑惑:我咋就成了這樣的人?其實,這大部分是因爲我們小時候也接受過父母逾越邊界的行爲。所以,當我們成爲父母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成了我們父母當年的樣子。總要有一個人爲侵

原创 苑九芬2091:內在關係模式

客體關係理論認爲,我們所有的人際關係,本質上都是由我們的內在關係模式決定的。這裏的內在關係模式,指的是:小時候和重要親人互動,內化到你的潛意識裏,所形成的一種對待關係的模式,他會在你長大後不斷影響着你和別人的交往。這恰恰是關係中的真相。比如

原创 苑九芬2092:用成長型思維鼓勵孩子

我們應該避免那種對孩子的智力做出評價的讚揚方式,或是讓他們覺得我們並非爲了他們付出的努力,而是爲他們的智力和才能感到驕傲的讚揚方式。這並不是說鼓勵式教育是不正確的。只是爲人父母,更應該運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鼓勵孩子注重過程,享受挑戰,並從失

原创 苑九芬2087:孩子爲什麼會情緒失控?

情緒的英文是Emotion,有種解釋是Emotion= Energy in Motion,即情緒是流動的能量。管理情緒,並非壓制它,而是需要給予出口,讓它流動起來。孩子對情緒的認識、表達,還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他們大喊大叫、摔東西、發脾氣,

原创 苑九芬2089:在體驗中放飛心靈

喜歡在思維上使勁,感受到的是壓力,是苦;習慣在體驗上投入,感受到的是動力,會樂。結果就是,前者總覺得:“好苦啊,爲了出人頭地,忍忍吧。”於是學習、做事都變成了被迫的任務;後者覺得:“哎呀,太好玩太有趣太有意思了”。於是學習、閱讀、考試和做事

原创 苑九芬2088:孩子“廢話”多,說明他很快樂

怎樣判斷一個孩子快不快樂?看他“廢話”多不多就行了。基本上,廢話越多,越快樂。心理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90%以上都是廢話,那麼這個人一定很快樂;如果這個人廢話不足50%,那麼他大概率過得不太開心。這是因爲人的語言中樞和大腦興奮神經是息息相關

原创 苑九芬2086:降低期待

當你一味地將期待放在別人那裏時,它總是不會讓你好過。適當降低對別人的期待,反而可以找回自己的力量,牢牢的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裏。當你的內心強大了,你就不再害怕孤獨,不再期待有人陪伴。當你經濟獨立了,你就有底氣解決問題,不再期待有人幫你。只要你

原创 苑九芬2085:關於安全感

安全感的建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們的嬰兒時期。當你還是個沒有行動力和表達力的嬰兒,你渴了、餓了、尿了,都只能通過肢體和哭鬧來呈現。如果你很幸運,你的需求都得到了及時的滿足,那在你最初的身體細胞裏,就會形成安全感的基礎,並且擁有肯定自己的能

原创 苑九芬2082:與自己和解

武志紅老師曾說,人生只有一種成功,就是按照你自己的感覺活了一生。我們見過“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的人,幾乎都過得讓人羨慕。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持續做發自內心熱愛的愛好,自得其樂;結交三觀相似的朋友,而不是看誰更成功、更受歡迎就接近誰,安靜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