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4.24  子曰:“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

14.24  子曰:“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孔子說,以前的人學習是爲自己學,現在的人學習是爲別人學。朱熹註解說:“古之學者爲己,欲得之於己也;今之學者爲人,欲見之於人也。”古之學者爲己,是爲了自己學到東西,自己能用上。今之學者爲人,

原创 14.23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14.23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有志氣,志有定向,氣血充足,每天都想着怎麼進步,日日不斷地學習,日日不斷地自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像登山一樣,每天都登一步,過幾年你看他,他已經高明得超乎你的想象,完

原创 有幸與聖人結緣 我在超級演講家的學習與成長

在這裏首先向大哥及親愛的戰友們問一聲大家好!大家有緣相聚在大哥搭建的這個平臺上來共同學習,共同的成長,可以說也是緣分。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昨天大哥搭建了論語的表彰分享羣,我看到後也非常的高興,就象大哥所說我們學習論語一

原创 小築輕談:《清溪行舟》

小築輕談:《清溪行舟》水滴營長主持開場白:夥伴們,晚上好,我是水滴,歡迎您來到小築輕談第二季第三期的分享現場。今晚我們特別爲您邀請的嘉賓是勝萍。正像我之前公告裏說的,在分享寫作心得之餘,勝萍還會就自己的專長,給我們分享一二,讓我們保持着這顆

原创 14.17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14.17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子貢說:“管仲不是仁人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

原创 14.16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14.16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但管仲卻沒有死。”接着又說:“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說:“桓公多

原创 14.15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14.15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譎”,詭詐,玩弄手腕。齊桓晉文,是春秋五霸前兩位,孔子評價說,晉文公詭詐,好耍手腕,作風不正派。齊桓公不耍手腕,行得正。 晉文公,名重耳。齊桓公,名小白。 齊桓公、晉文公,都是諸侯盟主

原创 14.12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爲成人矣。

14.12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爲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成人矣。”“成人”,成德之人,相當於完人。子路問老師,完人的

原创 14.13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14.13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孔子向公孫賈問公叔文子的爲人:“真的嗎?聽說他

原创 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爲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爲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臧武仲,名字叫臧孫紇。他因爲得罪了孟孫氏,逃離魯國,先逃到邾,然後折回他自己的封地防,給國君寫了一封謙卑的信:“我的罪,還不至於不能祭祀家廟,我也沒有想危害國家,只是智慧

原创 14.19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sang 四聲)?”

14.19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sang 四聲)?”孔子曰:“仲叔圉(yǔ)治賓客,祝鮀(tuó)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孔子跟魯國大夫季康子聊天,說衛靈公無道。季康子說:“既然這樣,爲什麼他沒

原创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則爲之也難。”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則爲之也難。”“怍”,慚愧。孔子說,一個人如果說起話來不慚愧,那做起來就困難了。朱熹注說:“大言不慚,則無必爲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踐其言,豈不難哉?”如果說話很輕易,就是心裏沒有一定要照說的那麼

原创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與文子同升諸公。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爲‘文’矣。”公叔文子,是衛國大夫公孫拔,死後諡號爲貞惠文子。諡號,是一種評價機制,是對人的蓋棺論定,也是一種道德約束手段。有美諡,有平諡,有惡諡。衛靈公說:

原创 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

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冉有退朝回來,孔子問: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看來孔子師徒,親如一家,大概也住在一個大院子裏,冉有每日退朝回來,要先給老師報到請安,再回到自

原创 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王者”,是聖人受命而興,以君主天下者。三十年爲一世。聖人比善人更偉大,孔子說:善人要一百年,但如果有聖人,那三十年一定可以仁政有成。成仁政的標準是什麼呢,《漢書·平當傳》引用過這一段,解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