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對聯故事072-演戲無益:防賊防奸防火燭;費錢費力費功夫

清朝有位徐本,康熙年間得中進士,乾隆年間當了禮部尚書這樣的高官。他的父親徐潮也當過尚書,父子兩人作官時都很能體察百姓疾苦,提倡樹立好的民風,因而,徐家在家鄉是很受人尊敬的。 徐本告老還鄉,回到浙江錢塘(杭州),正趕上社事。這是民間以演戲爲主

原创 對聯故事078-細羽家禽磚後死;粗毛野獸石先生

蒲松齡在寫《聊齋志異》之前,在鄉里就因爲有才氣而出了名。有一個姓石的鄉紳,不服蒲松齡的才學,要與他一比高低。這天,他們碰在一起 。石鄉紳看見一隻小雞死在磚牆後面,便出個上聯難爲蒲松齡: 細羽家禽磚後死 蒲松齡一聽,這是糟蹋我這年輕人呀!我也

原创 對聯故事075-中書令什麼東西: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南人北相,中書令什麼東西

清朝乾隆53 年(1788 ),工部衙門被大火燒光,工部尚書金士松親自監工,督造新的工部衙門。紀曉嵐此時正在軍機處供職。這天,議事過後,大家閒聊天。一位說 :“這工部 ,所主皆水利工程之事 ,不妨稱爲水部。”另一位說:“其實早有人稱水部了。

原创 對聯故事071-桃李門: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國家期得士,桃李無言

彭文勤,清代學者。少年時不貪戀風花雪月,立志讀書向上,曾在書房裏題了一副對聯: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木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有志者事竟成。彭文勤學有成就,赴京考試名列前茅,被派到浙江去當考官 。在他的官邸,儀門內外都栽有桃樹和李樹,

原创 對聯故事073-下聯有對倍傷心:木匠造枷枷木匠;翰林監斬斬翰林

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戴名世進京趕考。乘船過河時,船上人都在議論一個木匠犯法的事,說這木匠爲縣衙造了好多木枷,誰成想用到自己身上了。老艄公看見戴名世書生打扮,就給他出了一個對子: 木匠造枷枷木匠 戴名世聽了,覺得此聯出得很巧,便一路思索,直

原创 對聯故事076-紀曉嵐智鬥乾隆:花間兩蝶鬥;水面一鷗遊

紀昀,字曉嵐,河北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四庫全書》的總纂。他十分風趣、幽默,頭腦靈活。清高宗乾隆皇帝喜歡找人對對子,也算是一種娛樂。找誰呢?自然是紀曉嵐了。這天,乾隆出的出句,聽着是: 兩碟豆 紀曉嵐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難句,這次怎麼如此簡單

原创 對聯故事074- 惟以不貪爲寶:山色壯金銀惟以不貪爲寶;江流環鐵石居然衆志成城

清朝有一位鎮江知府,到任後,把官廳修建得煥然一新,大宴賓客,並請當時的詩文大家吳鼒(z ī資)撰題楹聯,吳鼒不假思索,立即拈筆直書上聯: 山色壯金銀,惟以不貪爲寶 從字面上看,是把鎮江的名勝金山銀山組織到句子裏,實際的含義則爲:此處雖是個富

原创 對聯故事039-乾隆爲商號寫春聯:大楦頭,小楦頭,打出窮鬼去;粗麻繩,細麻繩,引進財神來。

相傳 ,一年三十晚上,乾隆皇帝換上便服,到大街去巡視。見有一家鞋店門上沒貼對聯,便推門進去。只見店主人情緒不高。他問生意怎樣?店主人唉聲嘆氣地說:“今年生意不好,沒心思貼春聯 。”乾隆皇帝說 :“我給你寫一副。”店主人很高興,趕快拿來紙筆,

原创 對聯故事035-商人求俗聯: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夜裏銅錢要象冬天蝨子越捉越多

相傳,有個商號的老闆,請唐伯虎代寫對聯,唐伯虎靈機一動,揮毫寫了一副: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源 這副對聯,結構嚴謹,工整自然,淺顯明快,上下聯都用比喻,意味深長。但是,這個商人卻不滿意,要求寫得能通俗明白,顯而易見。唐伯虎沒法,只好揮筆再書

原创 對聯故事034-徐文長無言對知府: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一掌平平,五指三長兩短

明朝時候,杭州有個知府,自高自大,目中無人。當他得知徐文長在杭州賦詩作畫,受到人們的讚賞時,大爲不滿,認爲小小百姓,竟敢在我管轄的地區賣弄筆墨,便派人把徐文長召來,提出要出對聯句 ,答對不上,就要把徐文長趕出杭州城。徐文長鎮定自若,滿口答應

原创 對聯故事032-得意地站起來:藏形匿影;顯姓揚名

明代的愛國者楊繼盛 ,從小勤奮好學 ,在學館裏上對課時,每次對句,都很巧妙。 有一次,學館裏的老師外出,學生們在教室裏趁機玩起了遊戲,正玩在興頭兒上,不料老師突然回來了,大家慌忙四處躲藏。老師生氣極了,罰他們挨個兒站好,排成一排跪下。同時,

原创 對聯故事036-墨水化烏龍:室內焚香,煙繞畫堂蟠白蟒;池邊洗硯,墨隨流水化烏龍

明代的湯鼐小時候長得與衆不同,他的身體特別修長和瘦弱,面黃肌瘦的,可要是論學業,別人可比不上他,他是學童中的佼佼者,老師同學都挺喜歡他。有一天,朝廷中的一個大臣來到湯鼐的家鄉安徽壽州(今壽縣),他聽說這個孩子特別聰明,便把湯鼐叫來,試試對。

原创 對聯故事033-樹下乘涼遇“神童”:東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禮物;南極仙翁拜北斗,天大人情

明朝,湖廣巡撫顧應璘聽說荊州府出了個“江陵神童”,他很愛才,特地前來荊州古城察訪。正是六月天氣,顧應璘等人風塵僕僕地來到江陵縣岑河口附近的東司廟。廟前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如同華蓋,正好乘涼。廟裏的和尚聽說巡撫大人駕臨廟門,連忙從廟後西瓜地

原创 對聯故事038-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

明朝有個神童程敏政 ,10 歲的時候,就遠近聞名了。安徽巡撫羅綺把他推薦給朝廷。大學士李賢很器重他,並且想招他爲女婿。一天,李賢請程敏政到家中喫飯。喫到中間兒,李賢指着桌子的藕片,試探着問了一句: 因荷而得藕 這是一個由諧音而變成雙關的出句

原创 對聯故事037-切瓜分客: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明代的蔣燾是有名的文學家,他從小就受父親的影響,吟詩作對,長進很快。有一次,他父親的一個很有學問的朋友來家裏做客,客人和他父親談得很熱烈,正在這時,外面下起了小雨,濺溼了窗戶。客人看見後馬上道出了一個上聯,讓在座的人答對: 凍雨灑窗,東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