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互聯網時代的所有超級產品的創新,都是”以用戶爲中心“

互聯網時代的超級產品,所有的創新都是”以用戶爲中心“ 成功要素不再是工廠,渠道等。而是殺手級硬件體驗、殺手級軟件體驗,甚至讓用戶成爲粉絲。 比如小米就有着一羣狂熱的粉絲,海底撈一樣有着一羣狂熱的喫貨粉絲,2020年04月海底撈漲價之後,…

原创 爆品是把”以用戶爲中心“作爲一種商業模式的最大體現

爆品就是引爆市場的口碑產品,甚至只是一款單品。一款產品一年時間能夠賣出10億美元就是爆品,10億是爆品的一個基準線。當然,也有超級爆品,一款產品一年時間能夠賣出100億、1000億美元。 傳統工業時代的爆品是很少的,但在互聯網時代必須拼爆品

原创 一切生意的本質都是流量,爆品是流量獲取成本最低的方式

分衆傳媒創始人江南春說過:”互聯網中,一切中間環節都被砍掉,只有產品夠尖叫。你纔有通過營銷放大10倍、100倍的威力,一個靠渠道,靠營銷引爆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如果產品本身不夠尖叫,在互聯時代一切皆會歸零。“ 爆品的核心是引流,選擇入口級別

原创 自我提升從現在開始-早睡/喫好/精力/創新

在學習《給忙碌者的大腦健康課》之前,是從來沒有關注過大腦的健康的,過去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判斷一個人是否強大,一般關注外在和內在,外在比如體格、身高、力量,而內在一般多是內心強大。直到今天才發現有一個強大的大腦纔是最關鍵的。 比如面試中,我

原创 畫廊的畫滯銷了也不會降價銷售

需求價格彈性 市場上商品需求量對於價格變動做出反應的敏感程度,對於畫廊的畫,從產品對人生活的重要程度來分析,一種商品如果是人們生活基本必需品,即使價格上漲,人們還是會照樣購買。但一些比非必需的高檔奢侈品,比如畫廊的畫,只有當消費者購買力提高

原创 做產品前問自己七個問題

你要規劃一個產品,需要問自己七個問題: 第一,我的產品解決了什麼問題?是痛點、癢點,還是爽點? 第二,我在爲誰解決這個問題?他得到即刻滿足了嗎?這是用戶畫像的問題。 第三,有多少人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呢?這是市場規模的問題。 第四,目前人們是怎

原创 時間管理學習心得

在工作中,經常會聽到或者說到時間管理,一直很羨慕XXX、XXX對於時間管理做得很好。他們的時間顆粒度基本上是已小時爲單位的,而且控制的較好。 自己現在能做到的只能是以天爲單位,爲什麼只能說是天呢?是因爲白天干不完,晚上可以繼續,所以部分時候

原创 學習和運用精力管理半年效果

從2020年01月份開始關注精力管理以來的變化 1.儘可能早睡 目標是每天睡眠時間7-9小時,大部分時候能保證7小時以上的睡眠,只是偶爾工作比較多的時候,睡得較晚。也嘗試過早上提前1.5小時一個睡眠週期早起,效果較好,所以早起就慢慢多起來。

原创 海底撈排隊現象這麼嚴重,海底撈爲什麼不漲價?

海底撈對於大衆熟悉的、敏感類商品,採取低毛利定價;對於大衆不熟悉的、非敏感類商品,採取高毛利定價。這種定價策略的目的是——把顧客對熟悉商品的低價好感,轉移到店鋪的大多數商品的放心採購上。因此它的菜品總體來說還是比一般的店高出20%-30%

原创 海底撈排隊現象這麼嚴重,爲什麼海底撈店鋪不擴建?

1.成本問題 邊際收益不可預知。擴建海底撈店鋪涉及到人力,水電,門店租金等等成本,如果海底撈A店坐滿了,想要開B店,但實際上在A店外排隊的消費者去到B店,可能並不能坐滿B店,那麼就無法覆蓋開設B店的成本。此時邊際成本>邊際收益,對海底撈來說

原创 產品思維-機會判斷

點線面體 爲什麼自己再努力工作,還是一個點?同樣再怎麼優化產品,提升效率,一旦點線面體選錯了,都會白搭。360想進入安全領域的,面對瑞星、江民基本上沒有勝算。但360由點到面,通過免費策略來獲得用戶,360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平臺,而非我要安全

原创 爲什麼互聯網新進入者都採用了免費策略?

淘寶和360想進入電商和安全領域的時候,都已經被易趣和瑞星這樣強大的對手佔據,如果與財大氣粗的強大對手在一個點上比拼,基本上沒有任何勝算。 但淘寶和360都是由點到面,通過免費策略來獲得用戶,不管是淘寶還是360它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平臺,而

原创 產品思維-同理心

非常認同產品能力是人生的底層能力,產品能力訓練了一個人的判斷信息、抓住關鍵要點、整合有限資源,將向世界交付自己的價值,並獲得回報。 我們每天在做的,在輸出的都是一個個成品。而學習產品思維就是從怎麼看用戶、傾聽用戶、判斷用戶,連接用戶,交互迭

原创 產品和銷售的區別

一個好的銷售擅長的就是打破防禦 任何一個人對銷售人員一定是有防禦的 銷售人員會充分調動自己可以呈現的所有資源,比如外貌、儀態、產品包裝、價格折扣; 從用戶意識層面,讓用戶認爲自己獲得了專業服務,而且賺了便宜; 從用戶潛意識層面,在抓住用戶心

原创 做產品就是要做一個讓人愉悅到爆爽/幫人抵禦恐懼的產品

總是聽說產品經理抓痛點,但過去的理解完全的錯了,總把難受當做痛點。痛點其實來至於人的恐懼。 憤怒、焦慮、羞恥感都是恐懼,一個人內在的愉悅、恐懼纔是操作系統,而後天學習的知識、技能、道理、邏輯就是一個個APP。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缺了某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