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開懷大笑的好處

我很小的時候特別的不愛笑,因爲我記得小氣候爸爸媽媽的脾氣都不好,他們經常吵架,家裏也很少有笑聲。後來媽媽先得了心臟病,爸爸也得了胃穿孔。媽媽五十一歲就去世了,媽媽去世後,爸爸仍然很暴躁,我每次回家心情都很沉悶。後來我就學習傳統文化,學習養生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二十二)

原文: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爲夭,孰爲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死生爲重,曰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二十一)

原文:語餘曰:“符籙家有云:‘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祕傳,只是不動念也。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譯文:雲谷禪師對我說:“道家有一句話說:‘不會畫符,就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二十)

原文:雲谷出功過格示餘,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譯文:雲谷禪師拿出功過格給我看,讓我把自己所做過的事情,每天都一一登記在冊;如果做了善事,就增加數字,如果做了壞事就減去數字,大事小事都一樣,所以善不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十九)

原文:因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爲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翻譯:所以我把以前做過的種種罪行,在佛祖之前都毫無隱瞞地全都說了出來,並把這些懺悔寫成一篇文章,先祈求能考中進士;併發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來報答天地與祖宗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十八)

原文:“《易》爲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餘信其言,拜而受教。譯文:“《易經》是君子立命所依託的經典,書中教人如何趨吉避凶,這說明人的命運還是可以改變的;如果

原创 蒼天吶!大地啊!太冷了!

今天喫過早飯,想看看窗外的太陽昇起多高了呀,太陽好,我就出去散步。沒想到的是,我居然看到了窗戶上滿玻璃的冰花,一早上起來的時候還沒有呢。我打開手機搜搜天氣預報,一看才知道,我的天吶,氣溫居然在零下5度到零下18度,早上八點左右正是氣溫最低的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十七)

原文:“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譯文:“孔先生算定你不能考取科第,不能生兒子,這是你過去世中所造惡業導致的結果,天就給你做了這樣不好的果報,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十六)

原文:“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譯文:“血肉之身是父母所生,無法離開妄想、分別、執着,所有落在命數裏,可以被推算出來;但是懂得了適合天道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十五)

原文: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受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

原创 這個冬天不覺得冷

去了幾天南國海南,又回到了家鄉北國唐山。海口有雨,唐山有雪。氣候的差別就在飛機上的三個多小時,我的感覺似乎是“逗你玩兒”!溫暖和好冷似乎沒有那麼明顯的差別了,我出門散步竟然不敢穿太多了。一件薄薄的外套棉服,腳下一雙條絨黑布鞋,走在冰雪的小路

原创 人到爲難處,要學會給自己“賦能”

今天喫過晚飯,突然想起一位上班時要好的一位同事,想跟她分享一下我療愈眼鏡的喜悅。打開微信我發了信息,她問我最近幹啥呢,我說我剛好要告訴她我在療愈眼睛的視力,她聽了趕緊問,花眼可不可療愈呀?她的眼鏡已經很花了。我說可以的,她又問多少錢,我說4

原创 哈哈哈,真的特別好看

今天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一個航拍小視頻,拍的是唐山的超級綠色通道。說實話,作爲唐山人真的有些不好意思,對於這個城市瞭解的忒少了。以前上班兩點一線,休息也很少去周邊逛逛。我的一位同事,老家是外地的,在唐山工作,安家落戶在唐山,人家每個休息日都帶着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十四)

原文:“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餘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餘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爲生生之本,忍爲不育之根;餘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之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之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之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

原创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十二)

原文:餘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