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十月末咯

1最近在準備教資考試,沒多少時間日更,但是每當夜深人靜,我還是願意放下一切,寫一寫日記.或者讀一段書,或者看一篇《人民日報》的夜讀。2教資是朋友推薦考的。她說,小白,你能過,都是考文的,不說別的,作文就妥妥的。我想說,考場作文,我真的不會寫

原创 【名著讀後感】《追風箏的人》

讀這本書之前。我不會知道,會有這樣一個外國人,他寫了一個故事,他的故事竟然能穿過種族、傳統、文化、語言,和各種差異,只用了一種東西,就已經擊潰了我的內心,那就是--情。由此我才明白,人類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呢。《追風箏的人》是一個有關成長、追

原创 【回憶錄】捕蟬人的夏天

只記得……那個夏日裏,大片的陽光透過密密的樹叢灑下來,蟬兒無力的嘶鳴,暑假啊,漫長到似乎沒有盡頭……我,常常,一個人,拿着網兜,奔跑在一棵棵大樹底下,仰起頭,那蟬翼,薄如紗,透着光。那會我還沒有戴上厚厚的鏡片,總是視力賊好的又快又準地抓住它

原创 致那個深夜寫文的你。

畢業那會在一家公司實習,那會手機上網流量太貴,我只用筆記本。那會追劇,一追就是一天。那會光陰暖,歲月長。那會不懂人間苦難,只懂及時享樂。熬夜打遊戲,追劇,打牌,通宵。直到兩隻眼皮打架,纔去看看鐘表,往往都是深夜三點……這個時候,“玩伴們”都

原创 十月盤點

十月過去一半了。好快。1.寫了一箇中篇,寫到一半卻斷片兒了……2.看了一半的《傲慢與偏見》棄之可惜,繼續看,卻不太是我喜歡的小說風格。看的有點難受,有點眼花。3.可惜了《覺醒時代》,好評如潮,在這裏我要是說不好會被人打死,不錯。確實挺好的。

原创 一直在龜行一般的看着一本書

這本書的名字叫《傲慢與偏見》,這是我爲它寫的第二篇日記。有段時間,一度想放棄了。讓我堅持下來的動力是我們的女主,伊麗莎白。曾經看過一篇書評裏是這樣說的,看一本書,讀一段故事。最好聯繫它的時代背景,如果拋棄了這個前提,便看不出它本身的精髓。所

原创 簡書斷了我的日更

這件事,我不想說的。可是辛辛苦苦的日更卻因爲簡書自身後臺原因導致了不能公開發文引起的斷更該誰負責呢?(顯示什麼簡書ssl驗證失敗,證據忘記截圖了,應該你們秒懂)。本身並不在乎日更,所以也沒太計較。但是。簡書真的該自我反省,這樣的後果會讓更多

原创 記一段平淡如水的日子

有很長一段日子了,腦海裏總是一大段一大段的空白,無所適從,不知道要幹什麼。就像打開這篇日更。我卻無從下筆一樣。生活開始清淡如白開水。嚼之無味,棄之無措。生活總被很多多餘的時間和空白所佔據,該調整一下了。

原创 那些花兒和少年

下午大概三點的時候喝了杯黑咖。結果悲劇了,失眠到這個點。可惜腦子很混沌,沒有任何創作的靈感。所以我還是很尬的拿起手機,給你寫一篇日記吧。手機裏一直在放朴樹的《那些花兒》,朴樹用他獨特的聲音,似乎想讓人聽出他靈魂深處的孤獨。可惜,知音少。這世

原创 【盤點】九月我看了兩本電子書,還在追《覺醒時代》,還在看《傲慢與偏見》

【一】關於讀書這個月看的的確有點少,確實來說。只是偷懶而已。只看了兩部名著《老人與海》、《傲慢與偏見》。我看《老人與海》的時候心裏是那種平靜而憂傷。可在看《傲慢與偏見》的時候,卻有點,麻木和索味。《傲慢與偏見》在西方文學史上是有一定爭議的,

原创 雖然。。。。。。(醒腦日記)

仔細想想,似乎我也不差。雖然沒有傾城的容貌,但長的也不難看。雖然沒有傾世的才華,但也活的灑脫。雖然沒有過人的天賦,但也還夠努力。雖然曾被斬斷夢想的翅膀,但,至少,我還能寫。雖然有時候偷懶,但有時候也還勤快。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但,也還有

原创 你可以活成別人眼中的風景

我經常關注的一個公衆號,(公衆號名字在這裏就不做推廣了。)號主是個畢業三年的文科生,文筆細膩,感情豐富,每篇文章都在碎碎念。可是,讀起來卻又那麼的細水長流。有一段時間,她會日更,質量參差不齊,可是,也不知道文筆裏的那一點吸引了我,反正只要她

原创 【小說】水仙已乘鯉魚去

【楔子】我是一名小說家,在我的筆下,有許許多多的人物,他們都擁有各自的人生。有遠近聞名的俠客,有傾倒衆生的公主,有揮金如土的紳士,有命途多舛的農家女。在我的小說裏,活着。活的那麼多姿多彩。而現實中的我,卻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我沒有工作,活在

原创 一直很努力,卻一直很安靜

我不知道當你在一個陽光很足,卻相當讓人倦怠的下午是如何度過的。是該喝一杯茶。還是一杯濃度適中的咖啡?是該讀一讀純文學,還是該追一直想追卻沒時間追的劇?我。都不行。我在這樣一個下午,做什麼都沒有高效率。就是午休都是失眠狀態。有一篇小說已經完稿

原创 揭祕王勃《滕王閣序》背後的故事

幼年讀《滕王閣序》,覺得王勃真的是個討厭鬼,沒事作什麼序,害得我讀了幾天幾夜,也不能背。長大後,在經歷了數十載的風雨磨難,在文學這條路上,一個人摸爬滾打的走了好久,才終於明白了一件事。可能終其一生,不管我活了多少歲,讀了多少年的書,啃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