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怎樣正確對待嫉妒心理

有時候,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人們難免會心生嫉妒。《財富》中文網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嫉妒產生的原因,以及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它。文章引用了成功學作家拿破崙•希爾在《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這本書裏的說法。這本書提到了兩種心

原创 7條實用的斷舍離建議I

每個人都知道保持個人空間整潔的重要性,但執行起來仍然困難重重。TED網站推薦了7場和整理主題相關的演講視頻,並從中總結了7條斷舍離建議。第一條建議,你需要意識到,更多的東西不等於更多的幸福。想想那些讓你陷入選擇困難的日常決定,比如說,運動的

原创 升職後要做的事情和不要做的事情

升職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升職也意味着你在職場的人際關係發生了變化,比如,你有可能會覺得自己配不上這個職位;再比如,過去的同事成了你的下屬,你要考慮怎麼處理好你們之間的關係。得到訂閱專欄“馬徐駿·新知報告”介紹了《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文章

原创 有效開發大腦潛能的4個要素

每個領域都有看起來很成功的人,這些人身上有什麼共同點嗎?爲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傑夫·布朗和神經科學家馬克·芬斯克採訪了將近10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包括藝術家、發明家、音樂家、商人、奧運冠軍等。布朗和芬斯克結合心理學

原创 幫你克服社交焦慮的3個方法

在與人交往時,人們有時會感到畏懼、緊張,甚至產生焦慮感。不少人會把這種表現歸咎於自己害羞,但這種表現其實是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在認知治療專家吉莉恩•巴特勒看來,害羞與社交焦慮之間有一個主要的不同之處,即害羞是一種短暫的

原创 培養橫向思維的5步訓練法

橫向思維是一種對問題本身提出問題的方法。它傾向於找出觀察事物的所有不同方法,而不是接受最有希望的方法,幫我們打破既有的思維模式。內容平臺Medium的一篇文章,介紹了有助於培養橫向思維的5步訓練法。36氪編譯了這篇文章。第一步:列出假設。面

原创 如何在乏味生活中找到樂趣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一覺醒來,意識到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都沒什麼變化?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很容易感覺生活枯燥無聊,自己的所有日程安排,從早餐到夜間電視節目,都不斷重複着前一天。一項蓋洛普研究顯示,三分之二以上的美國人承認,他們不熱愛自己的工作

原创 爲什麼我們要堅持終身學習

我們常常聽到“終身學習”這個詞,但是堅持學習真的有那麼重要嗎?36氪網站編譯了一篇內容平臺Medium上的文章。這篇文章提出了兩個未來趨勢關鍵詞,重新解讀了堅持終身學習的重要性。第一個關鍵詞是知識的半衰期。文章指出,我們擁有的知識每天都在變

原创 激勵他人做好事的3個方法

人人都認爲做好事是對的,但很難把它落實到行動當中,比如說節約能源、捐助貧困兒童,甚至是不亂丟垃圾、不插隊這些小事。怎樣才能激勵別人做好事?研究利他主義的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埃雷茲·約耶裏(Erez Yoeli),在TED劍橋大會的演講中分享了

原创 蓋茨公開信分享的九個意外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從微軟退休之後,一直投身公益事業。他將自己大約580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捐給了自己和妻子名下的基金會,也就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2月12日,比爾·蓋茨在自己的微信公衆號發表了2019年的年度公開信,他在信裏分享了自己

原创 換工作時,如何做出高質量的選擇

莉莉絲遊戲CEO王信文在自己的個人微信公衆號“王信文”發表了一篇文章,給準備換工作的人提了5條建議。王信文畢業後曾經在騰訊遊戲部門工作三年,後來辭職創業,是職業快速發展的典型代表,他也見過身邊許多人換工作、做選擇。因此,他的觀點對職場人,尤

原创 如何處理工作和工作之間的平衡

我們都聽說過工作和生活之間平衡這種說法。關於如何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很多人給過很多建議。當然,也有人說,根本不存在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但是,可能很多人沒意識到,處理好工作和工作之間的平衡也很重要。作家布里吉德•舒爾特在《金融時報》上的

原创 幫助年輕人快速成長的五個因素

讓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管理一家餐飲店,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但是,王品餐飲集團內部正在做這件事。由於缺少管理層,王品集團從2011年開始,實施了一個“幼獅計劃”,從重點大學招聘應屆畢業生,經過半年多的培養和實習,成爲門店店長或者副店長。王品集團

原创 克服偏見的5個方法

多莉•楚弗(Dolly Chugh)是紐約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在她看來,不管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會帶有一些偏見。這些偏見影響了我們的行爲舉止。BBC中文網的一篇文章,介紹了一些克服偏見的方法。楚弗說,我們從父母、學校、朋友、電

原创 導致拖延症的4個常見原因

艾泰金(Aytekin Tank)是功能表格應用服務公司Jotform的創始人。他在內容平臺Medium發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他是如何對付拖延症的。公衆號36氪編譯了這篇文章。不少效率專家都會建議,遇到事情時“只管去做”,但艾泰金認爲,這不